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除了立場,更重要的是背後「動機」——分析你的談判夥伴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succo

[bs-quote quote=”在所有困難的談判中,人們不該期待,播了種之後馬上就能收成,人們必須先為事情做好準備,讓事情逐漸成熟。──法蘭西斯・培根(Sir Francis Bacon)”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為了能夠妥善地為談判做好準備,你需要了解一些事情。你需要了解你的談判夥伴,需要了解他所屬的企業、他的同事或員工、他的社會背景等等。如果你所面臨的是一場困難的談判,你會比你的談判夥伴需要了解更多事情。在談判前與談判中,你都可以藉由徹底的分析,獲得你所需的認識。

在談判分析你的談判夥伴

  • 你的談判夥伴有什麼樣的立場和什麼樣的動機?
  • 你的談判夥伴期待什麼樣的談判內容?
  • 設法獲取重要的資訊
  • 靜下心來觀察一下你的談判夥伴,藉以獲取資訊

在談判分析你的談判夥伴

  • 進行分析的傾聽
  • 分析談判夥伴的語言
  • 分析談判夥伴的肢體語言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rawpixel

在談判前分析你的談判夥伴

藉助妥善的準備,你就可以確定,你要如何安排事情的優先順序,你又要如何推進一場談判。某些談判者會認為,當他們曉得,自己想要達成什麼、自己又願意放棄什麼,他們就已為談判做好了準備。然而,這種針對立場所做的準備,其實會導致談判淪為一場立場之爭。

  • 你的談判夥伴有何立場與動機?

「立場」就是一位談判夥伴對外提出要求或主張的立足點。

挾持人質者會站在某種索求的立場,他們想要金錢和藉以綁架人質脫逃的交通工具。如果他們不能獲得金錢和藉以脫逃的交通工具,他們就會殺害人質。這就是他們的立場。

負責談判的警官則有著相反的立場。維護法治和秩序是他的使命。挾持人質是種犯罪行為,身為警務人員必須將歹徒繩之以法。此外,警務人員還要設法保護人質的安全。這就是他們的立場。如果我們只是觀察這雙方的立場,他們兩者將不會有任何一致性可言。挾持人質的歹徒想要捲款潛逃,警務人員則不能讓歹徒逍遙法外。

所幸,在立場背後還存在著「動機」。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geralt

了解對方的動機十分重要。你的任務就是,去分析你的談判夥伴所具有的動機。動機就是,你的談判夥伴(無論他的立場為何)所需要的或所擔心的事物。

在《哈佛這樣教談判力》(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一書中,有個很好的例子:

有兩個小孩在爭奪一顆橘子。其中一個需要橘子皮做蛋糕;另一個則需要果肉榨果汁。兩個孩子都堅持自己的立場:「我要這顆橘子!」兩人最後達成協議,決定一人一半。然而,如果其中一個小孩取走全部的果皮,另一個小孩取走全部的果肉,他們兩者其實就更能滿足彼此分別具有的潛在動機。

因此,當你在為談判做準備時,不要執著於立場;無論是談判夥伴的立場、抑或是你自己的立場。

當你的腦袋裡有立場,你就會去思索要求而非動機。要求多半含有限制。一旦你的談判夥伴聽到了含有某種限制的要求,他將會更加強調自己的立場,會更堅持由他那一方所提出的某些限制。

他不想落敗。在這種情況下,你將會陷入某種「陣地戰」;雙方都挖起了自己的壕溝,只是探出頭來張望,不再短兵相接。雙方都藉由堅持自己的立場正確無誤,逼迫自己保持強硬的態度。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ahonen_the_best

這樣一場權力鬥爭,會讓對話夥伴之間的關係強烈陷於壓力狀態之下。價格談判往往會在這樣的軌道上進行。買方要求某項限制,賣方搭上這班列車,提出了由他那方面所要求的另一項限制。到了某個時刻,他們兩者可能會在價格上取得一致的意見;也許是在兩者最初所表達的立場的中間。

如果你不確定,所涉及到的究竟是一個立場、還是一個動機,那麼你應該檢驗一下,是否存在著多於一種令人滿意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只有一種,那麼那就是一個立場。舉例來說,如果有位顧客要你給他20%的折扣,換言之,給他打八折,不給的話就一切免談,這就是一個「立場」。反之,如果他表示,希望能以一個不錯的性價比買到某項商品,這就是一個「動機」。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降低商品的價格,也可以提升商品的內容。

當你識別出一個動機,工作才要真正展開。這時你要做的就是,分析還在檯面下的動機。

案例:

有位挾持人質者挾持了一位女性,還把這位女性的住處當成藏身的堡壘。他通知警方,要求100萬馬克的贖金,還要一輛很棒的、加滿油的逃亡交通工具。

假設,你要站在警方這邊負責與挾持人質者進行談判的工作,你會怎麼做呢?當然,那位遭到挾持的女性的住處已被警方團團包圍,她的鄰居已被疏散,附近的屋頂上也已安排了一些狙擊手,以備不時之需。

你會採取什麼樣的對話策略來解決這場挾持人質事件?你會努力爭取解決問題的時間,會設法與對方建立某種人情的關係。所有的這些作法都對,可是,你會問挾持人質者什麼問題、你會做些什麼調查?你會與對方討論贖金,嘗試壓低贖金的金額嗎?你會與對方談判逃亡的交通工具嗎?是要BMW?還是賓士?

關鍵的問題是:為何他要挾持人質?他真的只是要錢和一輛好車嗎?他的立場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動機?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prettysleepy1

現實狀況:

在某起挾持人質的事件裡,挾持人質者要求了金錢與逃亡用的交通工具。某個包含一位我的同行在內的專家團隊負責了那場談判。在對話過程中,他們發現到,挾持人質者的女友不久前才與他分手。她在分手時告訴他,他不是個「男子漢」。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覺得自己非得向自己的前女友證明,自己確實是個「男子漢」。在他看來,男子漢是既強壯、又能控制一切的男性。於是,他決定藉由挾持人質來證明。那位行為人想要獲得他的前女友的肯定,想要贏回她的關注與青睞。這就是他的立場背後的動機。

如果只是專注於贖金和交通工具的談判上,那會如何呢?那會搞錯重點。挾持人質者表達了他想要的東西,換言之,表達了他的立場。然而,他卻沒有說,為何他會想要這些。或許他根本也無法表明。他表面上要求金錢與逃亡交通工具,實際上,他所需要的卻是關注與青睞。在談判團隊的安排下,他與他的前女友通上電話,在電話裡獲得了他想要的肯定。也就是說,談判團隊辨識出了他的動機,進而針對他的動機做出了反應。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GustavoWandalen

每場談判都是始於某種動機。每位參與者都有他想在一場談判中獲得滿足的動機。如果人們正確地看出並顧及對方的動機,純粹的談判鬥爭將會轉變成有利於彼此的交易。談判會從一個主題(例如贖金)擴張成多個主題(動機)。為了讓這樣一場交易行得通,雙方必須還有其他尚未實現的願望。這些願望可能是原本的願望,也可能是在這個情境下被喚醒的願望。

憑藉在談判前與談判中良好的準備、仔細的觀察和有技巧的提問,你可以查明種種的需求和動機。

我們很難一眼就看出挾持人質者的動機。就連其他的談判,最重要的動機往往也沒有任何與談判的顯著連結,它們經常都得在正確地抽絲剝繭下才會顯露。

本文摘自《困境談判攻心術:極限談判專家教你訣竅,再頭痛的僵局也會有令雙方滿意的協議》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困境談判攻心術:極限談判專家教你訣竅,再頭痛的僵局也會有令雙方滿意的協議” book_author=”Matthias Schranner” book_translator=”王榮輝” book_publisher=”本事出版社” book_publish_date=”2020/01/15″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20/01/2020-01-1611.02.13.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45597?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2001″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7078.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