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思想坦克》台灣經濟唱衰論,是在哈囉?

中日韓三國高峰會。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本文作者為郭永興,原文標題:台灣經濟唱衰論,是在哈囉?,由思想坦克授權轉載。

因為在中國成都的中日韓三國高峰會(12月24日),三方領導人達成推動 RCEP 明年正式簽署的共識,最近幾天國內媒體又出現不少台灣因為無法參加 RCEP 要被邊緣化的討論。筆者看到這些唱衰的文章,心裡的第一個反應是嘆氣搖頭。才兩個月前,國際輿論放出消息今年 RCEP 可能會簽署成功,結果就出現一批的台灣邊緣論文章。後來因為印度抵制,今年 RCEP 沒有完成談判,那些台灣邊緣論的文章,沒有人再出來說明是怎麼一回事。然後,兩個月後唱衰論再起。這些唱衰論,是在哈囉?

當然,台灣如果能夠加入 RCEP 是最好不過。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台灣之所以無法加入 RCEP,是因為我國的國際空間被中國擠壓。不然,RCEP 的核心是東協十國,東協十國已經跟所有東亞國家簽署了東協加一的 FTA,若不是中國的打壓,東協十國是沒有理由不跟台灣這個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富裕國家簽署 FTA。

的確,2016年蔡英文總統當選之後,蔡政府對於台灣加入 RCEP 是無能為力的,但是之前的馬英九政府也是同樣無能為力。RCEP 的第一回合談判是 2013 年 5 月在汶萊開始。

2013 年到 2016 年 5 月為止,RCEP 繼續談判,這也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當時馬英九政府對於 RCEP 談判與台灣機會等議題,是 DID NOTHING ! 現在藍營現在卻在唱衰 RCEP 成功之後,台灣會被邊緣化。套句年輕人的話,藍營是在哈囉?

圖片來源:中央社

藍營目前很大的困境,便是口號上說要拼經濟,但是並沒有看到具體的政策,連之前推得很猛烈的自經貿區,現在都不見蹤影了。

因此除了台灣唱衰論之外,好像也沒有別招了。很明顯的例子,便是這兩個月吵很兇的台商資金回流問題。

11 月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在國會逼問經濟部官員台商回流狀況,官員在情急之下,說出到目前為止台商實際匯回資金為零,曾銘宗之後亢奮的不讓官員有機會做完整論述。破碎資訊下造就的「台商回流資金為零」,這樣的新聞標題,國民黨似乎像撿到槍一樣,發動猛烈攻擊。藍營智庫學者寫出「蔡政府騙很大」為標題的文章,請長假選總統的韓國瑜市長也批評民進黨說台商回台是以「欺騙」二字治理國家。新黨也出來湊熱鬧,台北市議員侯漢廷拍了個「鬼島那些事消失的 7000 億」的搞笑諷刺影片。

圖片來源:中央社

首先就事實來說,當天在國會答詢中,經濟部官員所回答的是,如果根據政府鼓勵海外資金回台的最新法案《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台商匯回台灣的資金雖然不是為零,但是的確真的不多。到 11 月 21 日為止,確實匯回資金為 140 億台幣。

但是這個法案是今年 8 月才開始實施,廠商這兩個月還處於詢問法規內容的狀況。對於企業經營實務來說,大筆資金的調動,需要董事會開會決議,需要一定的程序時間。筆者舉一個例子來說明,2012 年中國爆發反日遊行,不少日本在中企業與商店被砸被燒,但是日本的對中國直接投資,在2013年只有減少 4%,到了2014年才一口氣減少 39%,之後持續減少到 2016 年。為何 2012 年日本企業在中國被砸燒,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投資,要到隔年才大幅減少呢?《日經新聞》就解釋,這是因為 2013 年的日企投資計畫多是在 2012 年反日遊行之前董事會就做好決定。所以 2012 年中日關係惡化,大多是在 2014 年以後才看出反應。

此刻海外資金專法才通過數個月,利用此法的資金少,是正常現象。

但是我們看看《遠見》雜誌(不會有人說這是親綠媒體吧)的報導:「台灣的金融界最近也忙得不可開交。財政部今年 8 月釋出台商資金回流減稅誘因,最低稅率只有 4%,已讓台灣的銀行、投信、證券、會計師事務所,甚至創投界,無不瘋狂辦論壇、講座,回響頗熱烈。福邦證券董事長林火燈形容:『聽眾擠爆會場,以前辦講座從沒來過這麼多人!』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形容,『這是近 30 年來,台灣金融界最強的一波資金活水。』」既然金融界的實務人士都稱,這是台灣近 30 年來的最強資金活水,國民黨真的也只能搶在專法施行初期,資金還沒到位的時候,才有機會作文章了。

然而就經濟學的學理,就算台商在中國的資金不匯回台灣,也完全不影響台商回流對台灣經濟的貢獻。

甚至台商不匯回中國資金,以台灣的資產進行抵押跟銀行貸款來籌湊資金,更會促進台灣的經濟成長。要理解這樣的概念,需要總體經濟學的背景,筆者以下試著簡單說明。

筆者相信多數的讀者,一定都接到過,國內銀行的消費金融部門,打電話來希望讀者去借錢的電話。這是國內金融機構手上資金過多,爛頭寸問題嚴重的一個重要表象。這些商業銀行手上的資金已經多到,他們要花成本雇用員工,用亂槍打鳥的方式找人借錢,來消化手上的「資金庫存」。因為台商回流,今年有 7000 億(不是今年內一次到位,而是在日後陸續到齊)規模的投資將在台灣借款,這些台商的絕大多數都是有穩定生產能力與訂單的優良廠商,對商業銀行而言,借錢給他們近乎是做軍公教的房貸,是夢寐以求的優良客戶。

所以台商回流在台借款,可以活化銀行界的爛頭寸,強化金融界的收益,不管是銀行工作的上班族,還是買銀行股的存股族,都可以雨露均霑(銀行上班族拿到更多的年終獎金,散戶拿到更多的股息)。總而言之,在台灣金融界爛頭寸,以及廠商還款能力優良這兩個前提下,就身為一個經濟學者跟手有一些銀行股的小散戶,筆者是衷心期待台商不要匯款回台灣,跟台灣的銀行借錢就好。

就實務上,中國的台商除非情況緊急,此刻他們也不會選擇直接匯款回台灣。媒體報導,今年一家台資電子廠,從中國使用完全合法管道,申請匯出約合新台幣 90 億元資金,結果遭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強索 10% 的巨額手續費,是台灣銀行外匯手續費的 78 萬倍,再扣除原本 30% 的外資企業所得稅,台商回到台灣的資金僅剩六成出頭。

台商匯款合法利潤回台,卻被中國政府機關強奪 10% 的手續費,這可視為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害怕外資與外匯流失所採取的強硬態度。在台灣營運良好的企業用土地抵押貸款,做為工廠運轉資金,利率不會超過 5%,如果從中國匯款回台灣,就算不要計算銀行手續費跟匯兌成本,中國政府的震撼性手續費就有 10%。台商從商業角度考量,應該不會傻傻的從中國直接匯款回台灣。至於台商們會怎樣彈性的讓資金回台灣,那就不是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然而如果資金是以彈性方式回台灣,那也就不會顯示紀錄為中國匯款回台資金了。

藍營對政府的台商回流政策,還有一個批評就是,政府以稅金(納稅人的血汗錢),提供了台商回台優惠貸款。關於這個問題,經濟學家們會有不同的看法。就像政府補貼購買電動機車一樣,反對的經濟學者會說,這是圖利購買者跟個別廠商,但是支持的學者會說,讓電動機車成為國內主要交通工具,可以改善空氣污染,並且可以培養台灣獨特的電動機車產業,因此擴大電動機車的使用,有強烈的公共性,值得政府補貼。

筆者作為一個產業發展的研究學者,個人是比較傾向政府給予適當的補貼,因為這些企業回台後,會拉動更多他們在中國的零件供應商回台設廠,

這樣產業群聚效應,有強烈的公共性。

因此政府在台商回流的初始階段(就是現在),提供補貼讓產業群聚效應早點實現,筆者認為是適當的。

在台商回流的政策辯論中,筆者深刻感覺到國民黨的危機。國民黨作為在野黨,批評政府政策是理所當然,只是國民黨現在操作將台商回流說成是一場騙局,就是嚴重的跟台灣產業界脫離的唱衰論。除了上述《遠見》雜誌的報導外,《天下》雜誌也分析台商回流後,造成工業區土地價格上揚的熱況。《遠見》跟《天下》雜誌,都是台灣財經雜誌的主流,也都是國民黨支持群眾中,知識藍與科技藍會閱讀的媒體。國民黨為了反對而反對,操作台商回流是騙局,是將自己支持群眾中的中產階級給推走。

如果藍營未來的經濟論述,都只能圍繞著唱衰論,不僅是跟台灣產業界脫節,也會淪落為只能用恨意來穩固深藍支持者。

而淺藍與中產階級是不會跟著這種整天無法提出實際方案,只會喊我們沒有明天的政黨走的。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