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甲台灣搏感情 美外交官歐雨修拚命學台語

圖片來源:中央社

「為與台灣搏感情,我是拚命在學台語」美國在台協會(AIT)高雄分處長歐雨修, 13 年前至 AIT 經濟組報到第 1 年即努力苦學台語打底子,到高雄履新以來繼續請家教面授,用心良苦。

47 歲的歐雨修(Matthew O’Connor)曾任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紐澳暨太平洋島事務處澳洲事務辦公室主任、先後任職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經濟組、美國駐東京大使館經濟組,以及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擔任領事組及經濟組官員, 2017 年在 8 月接任 AIT 高雄分處長迄今。

歐雨修表示,台語是台灣的母語,尤其是外國人來台灣即使只會講 1 、 2 句,也可打開在地鄉親的心扉,拉近與他們的距離,有助增進彼此交流;他 2006 年來 AIT 報到的第 1 年,整整 1 年都到 AIT 設在台北陽明山的語言學校拜師學台語,在 2 名台籍老師輪番一對一面授下,每天 6 、 7 小時高強度學台語,打下台語良好根基。

「當時我是拚了命在學台語」,歐雨修指出,台語教材很有限,基督教長老會羅馬拼音版、教育部版及漢字版等坊間常用版本,他 3 個月內就學光了,無教材可用下,老師就自創教材教他,從那時起他也養成天天看台語教學網站的文章,並收聽台語播報的新聞報導精進台語的聽讀能力。

他說,台語語法與中文不同,且發音有 7 個音調,造詞變化也多,比中文難度更高,且部分字詞、腔調及用法因地而異,如北中南及外島的部分台語用詞腔調就不盡相同,且光 1 個單字的用法及涵義就很多,加上他心性內向怕講錯出糗、鬧笑話,出外往往不太敢講台語,以致迄今台語還是不「輪轉」(台語意流利)。

他表示,目前台語大多聽得懂,照本宣讀還可以,但對話還不行,為怕出洋相,公共場合頂多穿插幾句,不敢全程用台語講話,他練台語的場合都是跟計程車司機聊天或在公車上跟民眾聊天。

歐雨修表示,AI T高雄分處所轄的南台灣台語使用率比台北高,因此只要走出去幾乎人人都是自己的台語老師。他出去跟民眾以台語交談若有聽不懂之處會請他們再講 1 遍,再不行就轉換中文,溝通無礙。

今年農曆春節前夕,AIT 高雄分處發布歐雨修拜年短片,歐雨修以流利台語向大家拜年,大秀學台語成果。

歐雨修透露,其實自己台語沒有很好,這支片子是跟家教老師惡補硬背來的,中間也有很多 NG 鏡頭被同仁剪掉,雖然製作這支片花了很多時間及心血,令他吃足苦頭,但很有成就感;他明年初農曆年前夕還要再挑戰 1 次,錄製台語版的拜年短片向南台灣鄉親拜年。

歐雨修來自美國馬里蘭州普林斯喬治斯郡,畢業於德州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於喬治城大學取得外交碩士,通曉中文和日文。他太太是德州人,育有 5 名兒女,妻小目前住在美國密西根州,與他分隔兩地。

「多子武死爸」歐雨修當場脫口而出 1 句台語俚語,形容他育兒的辛苦。他表示,台灣俚語很有趣,也饒富智慧,他很喜歡,來台聽久了也朗朗上口幾句如「歹竹山好筍」等。

身為外交官,歐雨修每奉派至一地就得學當地語言,他說,每種語言都有難度,學新語言首先要有興趣,若沒有興趣就完了,其次要努力持之以恆的練習,像他之前學的日語因太久沒用,如今已忘了差不多。

他提到,學語言需要有心也需要有時間,像自己奉派至上海服務時,就因太忙而沒有時間學到當地方言上海話。如今也因太忙而無暇再多學台灣的客家話等方言。

歐雨修預計明年夏天將卸任,他希望把握這段時間加緊學好台語,不再怕以台語與人交談,甚至達到以台語跟人對答如流的境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