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不要只顧著「生存」,卻放棄了「生活」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jill111

[bs-quote quote=”那些以「沒錢」和「沒時間」為藉口而拒絕有趣的人,他們拒絕的哪裡僅僅是有趣而已啊。”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有個讀者加了我的 FB,深夜留言給我:「最近看了好幾個粉絲團的推文,都是有關有趣的,可是有趣真的有那麼容易嗎?買書、旅遊、學外語、學貴族活動,哪個不需錢和時間啊。」

類似的話,幾個月前認識的一個小女生也跟我說過。

她還在上大學,由於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一上大學就開始打工,每天除了上課做作業就是工作,連寒暑假也沒有閒過。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kaboompics

「人家用來看書的時間,我要打工;人家用來旅遊的錢,我要交學費。每天回到宿舍,累得只想睡覺,什麼自我提升,什麼社團競賽,對我來說都是奢侈品。」她說。

我認識她好幾年,看著她從大一一直到大四,兼職得來的薪水翻了近乎三倍,甚至跟剛入職的小白領相比也不相上下,而她依然這麼告訴我:「我沒時間考慮其他的事,我還得賺錢呢,多賺點錢在手上才能安心。」

「有趣很好,可那太貴了,我過不起。」她這樣說。

計算「有趣的代價」時,我想起了一位朋友講過的事。

我的那位朋友自己創業成功之後,心血來潮,籌備了一個小型的公益活動:每週末在市區裡辦免費的英語課程。開始的時候堂堂爆滿,可是三個月沒到,還在堅持的人只剩下一半還不到。

她著急上火,專程找了幾個當老師的朋友反覆詢問:「是不是我們的課程設計不合理?或者是老師的風格問題?應該怎麼樣調整才更好?」

有個朋友在群裡回覆她:「不是你們的問題,是出身問題,報名的人是不是普遍學歷都不高?」

她肯定之後,有點不高興地回覆:「學歷不高就不能進步了嗎?現在社會上的英語班學費動輒上萬,我本來就是想要給這些付不起高學費的人一個認識新鮮事物的機會,讓他們知道,更好的生活其實也沒那麼困難和昂貴。」

她一直對自己的想法堅信不疑,直到有個小女生來跟她告別:「姐姐,下週起我就不來了,你這個班真的很好,即使我沒辦法參加,也希望你可以一直辦下去。」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shixugang

那個女生國中畢業,在當地一家工廠的生產線上做工,底薪很低,全靠計件抽成。為了來上課,她已經連續好幾週在週末加班的時候跟同事調班了。她說:「我來上課雖然不花錢,但是我每來一次,就要損失好幾百塊,同事們都說我傻,學幾句英文又不能當飯吃。」

我這位朋友跟我講起這件事,長嘆一聲:「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當初群裡的×××說是學歷問題了。大多數情況下,學歷愈低的人選擇愈少,也愈看重眼前的利益,她們身邊的人都是差不多水準的人,不僅不會給他們助力,有時候還會潑冷水。平心而論,如果我處在她的位置上,也不太可能堅持下去。」

森迪爾.穆蘭納珊在《匱乏經濟學》一書中,提出了「認知頻寬」的概念:

認知頻寬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而匱乏會降低所有這些頻寬的容量,削弱我們的洞察力和執行控制力。

在長期性的資源(錢、時間)匱乏中,人們已經形成了「管窺」之見,只能看到管中的事物。雖然這可以帶來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專心致志」反而會不斷增加我們的頻寬負擔,讓我們只關注眼前而無視未來,被匱乏俘獲,變得更加愚笨和衝動。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sweetlouise

變成一個有趣的人也好,過上品質更高的生活也罷,兩者都很昂貴,但這昂貴並不是明碼標價,也不是真金白銀或是大把的閒置時間。它真正的昂貴之處在於,在物質資源稀缺匱乏的前提下,你是否能守護好自己的頻寬。

史丹佛大學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無時無刻不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眼前的利益與長足的進步往往不能兼得,有時甚至更加殘酷,你根本無法確定,死撐著不去碰面前的這塊棉花糖,是會得到兩塊、還是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面對這種未知結果之時,你是願意將就於眼下還是兼顧未來,這才是最金貴的決定。誠然,你不必為了「有趣」就辭職體驗生活,但無論如何,每天抽出半個小時讀書,也未必不是一種開闊。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jarmoluk

你或許沒有錢環遊世界,但即便是選擇一條不同的路回家,又何嘗不是一種嘗新。你或許無法一擲千金,買一套珍藏版的世界名著放在家裡,但是一週抽出幾個小時逛逛圖書館,也並不是不可能。你或許永遠不會騎馬,不會打高爾夫,不會講七門外語也沒有學富五車,但即便是買一束十塊錢的花自己慢慢插好,用一塊錢買來的荷葉來燜著米飯,將秋天公園裡的落葉剪成不同的形狀做成書籤,也是對無趣的生活的一種突破。

那些以「沒錢」和「沒時間」為藉口而拒絕有趣的人,他們拒絕的哪裡僅僅是有趣而已啊。他們早早地就將自己的頻寬收縮到最窄,窄到只見點而不見面,只見今天而不見以後。

他們只顧著生存,卻早已放棄了生活。

本文摘自《活得漂亮,也要耐髒》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活得漂亮,也要耐髒” book_author=”陶瓷兔子 ” book_publisher=”今周刊 ” book_publish_date=”2019/11/05″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11/597.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38758?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11″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0933.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