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順從內心的聲音,創造巨大飛躍:在不確定的當下,走出未來正確的道路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FotografieLink

[bs-quote quote=”順從內心的聲音、格局、對技術趨勢的掌握三大因素,讓他自願從原本薪資打六折再倍數跳增!”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一九八八年,我決定離開 IBM,加入宏碁。當時做出的決定,在別人看來很不合理,因為當時 IBM 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腦公司,我既有高薪,也有光鮮的名片,做起業務相對容易。只要拿出 IBM 的名片,幾乎所有的老闆都會見我;而宏碁雖然在台灣剛剛上市,但也只是成立了十多年的年輕公司,相較於 IBM 的規模差距甚大。

那一年,我的大女兒剛剛出生,如果加入宏碁,薪水相較於 IBM 直接打了六折。試想,如果你是我太太,在我們剛剛迎接新生的女兒,家裡經濟需求突然增大時,我卻要離開已經穩定、蓬勃發展的公司,加入一個還處於創業期、前途未明的年輕公司,薪水還被打了六折,你會同意嗎?可能大部分的女人都不會同意吧!

IBM的藍色基因(Blue Gene)超級電腦。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可是那時候的我,內心有一個很強烈的渴望,希望未來能到海外發展,於是我對宏碁提出請求,希望公司能夠在兩年後派遣我到國際市場去開疆闢土,恰逢宏碁的創始人施振榮先生提出了一個「群龍計畫」,宣稱在未來十年需要一百個總經理!他要帶領 Acer 進軍世界的夢想,公司自然急需國際化的人才,公司的願景與我內心那個要走遍全球的夢想一拍即合,最終, 我加入了宏碁。

那時,我隱約地感覺到,整個電腦產業,似乎有一場巨大的動盪和變革即將到來。果不其然,一九九三年,在我離開 IBM 四年後,IBM 原來統治整個 IT 產業的大型機業務,被蘋果公司及其他所有與 IBM 相容的個人電腦侵占了大量的市場份額,IT 行業新秀的崛起徹底改變了產業結構,IBM 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原來的產業結構是由 IT 公司掌握整部機器設計製造的控制權,如今轉換成為一個標準化零件的共生產業;加上台灣低成本製造的優勢,這個新趨勢發展的速度,以及個人電腦對市場滲透的深度,為 IBM 帶來巨大的打擊。所有的大型機(mainframe)、迷你電腦(Mini Computer,相對於大型電腦是小型迷你的),都無法阻止個人產品縮小化、標準化、批量生產、產業價值鏈被顛覆所帶來的價格與性能的絕對優勢。

Acer Aspire One 522。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IBM 時任 CEO 約翰.艾克斯(John Akers)因為年齡的關係即將退休,新形勢的變化對 IBM 的掌舵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以往 IBM 的 CEO 人選都是從企業內部選拔,因為「他們正統的血液是藍色的」(藍血人是指擁有貴族血統或出身的人)。但這次 IBM 警覺到,公司內部所有人,不管他的才華、能力、過去的業績如何好,都無法引領IBM繼續走向未來,因為大家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宛若霧裡看花,這是有史以來最可怕的時期;八十年來公司積累所有賴以成功的方法,竟然都不再適用,也不再能指引未來!

為了因應這場劇烈產業革命,IBM 打破了公司八十年來的慣例,在董事會決議下,公司聘請了一個來自外部,不是喝 IBM 奶水長大的「餅乾銷售員」路易士.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出任公司CEO。空降的葛斯納接手IBM之際,這家超大型企業因為組織臃腫和孤立封閉的文化已經變得步履蹣跚,虧損高達一百六十億美元,正面臨著被拆分的危險,媒體將其描述為「一隻腳已經邁進了墳墓」。

但在葛斯納掌舵的九年間,他帶領 IBM 從一家全世界最大的電腦公司,轉型成為一家資訊整合服務公司;公司從此脫胎換骨、持續贏利,股價上漲了十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Louis V. Gerstner。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這個轉換跑道的過程中,我事先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資訊。那時,我只是一名業務員,隱隱約約覺察到整個產業的未來將會有重大改變。而我到了宏碁,做了兩年的國際業務員就外派到邁阿密,成為創辦宏碁拉丁美洲公司的總經理,實現了從 MBA 畢業之後的第一個目標!兩年前,薪水打六折的賭注;兩年後,因為成為國際分公司的總經理,薪水是數倍的飛躍;不只是薪資,更重要的還是個人的視野、格局、事業發展的空間,都是巨大的飛躍。

所以從職業生涯的發展而言,這個賭注似乎是賭對了。但這不是重點,透過這則故事我想要探討的是,如何在微渺的資訊下,做出一個你能堅持十年,並無怨無悔的重大決定。那時我只是 IBM 的銷售業務員,即使到了宏碁也只是一名國際市場的業務員;所以我既不能全盤觀見公司總部的決策,更無法掌握全球的市場資訊。但我就能夠憑著直覺、內心的聲音加上對產業趨勢的分析,做出這樣破釜沉舟的重大決定。

經濟運行規律有其主客觀因素。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geralt

回顧當初,為什麼我會做一個看起來有巨大風險的決定,奔赴不可知的未來?

第一是順從我內心的聲音,我內心對於進入國際市場有著巨大的渴望。雖然在 IBM 後期,我已經成為公司的高級業務員,受到老闆的器重,也經常獲獎,可是我內心真實的渴望是要去追求全球化的市場發展。在那個時代,能從台灣走向世界是我夢寐以求的嚮往,而這個夢想本身,就會帶給我巨大的力量。所以後來在工作上,不管面臨多大的風險、不確定性與挑戰;因為懷抱著那個巨大的夢想,我都能一一克服,而且不以為苦。

第二是格局,當我還是業務員的時候,每天也只是在考慮如果賣了多少機器,就能夠拿到多少的傭金?這是業務員層次的思維。我平常讀的書,大多是全世界的趨勢、世界性的雜誌、世界級的管理暢銷書,所以我對西方的系統化思考和戰略思維是非常瞭解的。平常我就會讓自己透過東西方的視角和全球市場的觀點,預測一些趨勢和變化,因此當我面臨大方向的決擇時,觀照全域的高度,跟普通業務員是不一樣的。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Pexels

第三是對技術趨勢的掌握。技術的趨勢,其實明顯可見。就電腦產業的發展進程而言,大型機的成本與速度勢必受到個人電腦的衝擊,所有電子科技產品都朝向「輕、薄、短、小」的趨勢發展。這些資訊都可以在大眾化媒體輕易獲取到,對所有人都是資訊對稱的。雖然如此,卻很少有人會基於這樣的趨勢判斷,敢於主動跳出舒適圈,為自己的生涯做出重大的改變。因為在一個大而健全的公司裡,還是比較安逸、舒服、穩定的,薪資待遇也比較優厚。此時,就要取決於一個人對於這個趨勢判斷的信心有多強大。

透過這則故事,接下就要探討,身為領導者,如何培養洞察力:也就是僅根據少量的資訊,就能夠為當下的情勢發展推演出正確可靠的未來方向,並能夠堅信而持守。因為任何一個方向的發展,如果你不能堅守一段足夠的時間和等待新的機會慢慢長大,並累積資源,很可能即使已經走在對的方向,最後你也會中途放棄。因此洞察力對於領導者要引領團隊走向成功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摘自《量子領導 非權威影響力:不動用權威便讓人自願跟隨,喚醒人才天賦,創造團隊奇蹟的祕密》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量子領導 非權威影響力:不動用權威便讓人自願跟隨,喚醒人才天賦,創造團隊奇蹟的祕密” book_author=”洪銘賜” book_publisher=”采實文化” book_publish_date=”2019/10/31″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11/1-5dc531f8a2ff3.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37808?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11″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89775.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