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小腸中風11年無法以口進食 腸移植獲新生

圖片來源:pixabay

65 歲的黃先生 11 年前突然發生小腸中風,小腸幾乎全部壞死切除,無論吃什麼都會在 15 分鐘內拉光光,長達 11 年無法以口進食,所幸靠著小腸移植,才重新找回吃飯樂趣。

台北榮民總醫院日前完成建院 60 年來首例小腸移植,也是全台第二家進行腸移植的醫學中心,今天舉辦記者會慶祝患者重獲新生。

接受移植的患者是今年 65 歲的黃先生, 11 年前他突發性腹痛、伴隨大量血便,就醫確診罕見的腸繫膜動脈栓塞,又俗稱「小腸中風」,由於腸繫膜動脈是供應小腸血流的重要血管,阻塞後將使所有小腸壞死,必須手術切除壞死小腸。

北榮外科部兒童外科醫師蔡昕霖表示,一般人的小腸長度約 2 到 3 公尺,主要是為了延長食物停留時間,才能充分吸收食物營養,從進食到排出體外約得耗時 24 小時;但黃先生因小腸壞死嚴重,切到只剩下 30 公分,不論吃進什麼,過了 15 分鐘就會通通拉出來,完全無法吸收。

蔡昕霖說,正因怎麼吃、怎麼拉,黃先生根本無法透過吃來維持熱量及水分所需,必須每天打點滴補充營養,但長期注射高濃度營養劑,不僅會導致菌血症、大靜脈栓塞等併發症,也得反覆進出手術室與血管攝影室,更換續命的中央靜脈導管,黃先生甚至因免疫系統失調誘發猛爆性B型肝炎,一次次從鬼門關前救回來。

在這樣的狀況下,小腸移植是唯一解方,但移植小腸絕非易事。蔡昕霖指出,小腸因捐贈者少、移植難度高,等待期間又因反覆感染錯失移植機會,等了 3 年總算順利移植,重新找回吃東西的樂趣。

蔡昕霖說,小腸中風好發於 65 歲以上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病史者,一旦體內有血塊,就可能隨全身血管流到腸繫膜動脈造成栓塞,因相當罕見,目前尚無確切發生率相關統計,僅知發生機率比腦中風低,也無特殊徵兆,無法預防。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