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法警局血案社會緊繃 家長頭巾意外再掀政治波瀾

圖片來源:pixabay

一間法國小學老師和家長 11 日帶領學生參訪當地議會。會議中,極右派國民聯盟代表奧杜爾(Julien Odoul)起身,以「政教分離」名義,請議長要求一名導護媽媽脫下伊斯蘭頭巾。

社會黨議長杜非(Marie-Guite Dufay)當下嚴正拒絕,表明沒有法規禁止這名婦女在參觀議會時佩戴頭紗,且這名婦女沒有干擾議程,造成干擾的是「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的議員。

這名導護媽媽的兒子在議場中抱著媽媽痛哭的畫面公開後,更是引發眾議。

事後,杜非在推特(Twitter)上寫道:「停止仇恨。國民聯盟的態度是對議會與法國基本價值的羞辱。」並在文中標識反種族歧視組織與人權聯盟。

奧杜爾也在推特發文,附上錄影畫面,並表示:「在 4 名警察遭暗殺後,我們不能容忍社群主義的挑釁。」他所指的是, 3 日發生於巴黎的警察總部襲警案,造成兇嫌在內 5 人喪生。檢察官調查後表示,兇嫌疑有預謀,且受極端伊斯蘭影響。

事件延燒,法國教育部長布朗凱(Jean-Michel Blanquer) 13 日親上火線,在政論節目專訪中表示,以個人情感而言,他不希望鼓勵女性穿戴頭巾,因為加諸於女性的如此限制並不符合法國精神。但他清楚表示,法律沒有規定學校家長不得穿戴頭巾。布朗凱亦強烈譴責「國民聯盟」再度以極端方式處理此問題。

16 日,電視主持人蓋齊(Olivier Galzi)在政論節目中質疑,與其說頭巾是信仰象徵,還不如說是政治行為。他言語中疑似將頭巾比喻為「納粹制服」,不僅引起現場來賓抗議,更引發網民不滿,在推特上發起向法國廣電媒體主管機關高等視聽委員會(CSA,職能類似台灣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檢舉上述節目的行動。

事件發生後,右派共和黨國會議員齊歐堤(Eric Ciotti)提議修法,將參與校外活動的家長也納入 2004 年法案的規範對象。

就連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所屬黨派「共和前進」(LREM)也內部意見分歧。LREM國會議員兼政黨發言人貝潔(Aurore Bergé)表示將支持修法。黨內其他議員卻紛紛在推特上發文,並加上「#勿以我之名」(#NotInMyName),大動作切割貝潔的政治決定。

在各界期盼下,馬克宏終於在 16 日正式發表公開回應。他呼籲切勿汙名化伊斯蘭教,且應摒除「反恐」與「伊斯蘭」間的致命簡化。此外,他也表達法國應該團結,對抗社會激進化,並譴責「不負責任且危險的政治領袖」,藉機混淆頭巾穿戴與宗教激進化。總理菲力普(Edouard Philippe)亦於日前表示,不打算就此進行修法。

這名導護媽媽 16 日在法國反伊斯蘭仇視聯盟(Collectif contre l’islamophobie en France)協助下,提出兩項法律行動:一是以「政治公權力人物於會議中施行暴力極端行為」,對奧杜爾提告;另一是以「民選官員公開散布極端仇恨」,在巴黎法院申告。

「政教分離」(laïcité)原則為法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等國的重要精神。旨在確保國家中公民/世俗社會與宗教社會的分立,以及政府對宗教的中立性。「政教分離」精神的延伸,公權力與公務員必須在執行公務保持絕對的宗教中立。

法國第五共和特意將「政教分離」原則提升至憲法地位,並在憲法第一條闡明法國為一政教分離之民主國家。

2004 年法國立法,禁止公立國小、國高中學生穿戴明顯的宗教服飾,大學以上教育機構則不在此限。法案在立法當時便引起不少爭議,亦出現戴頭紗的高中女生在學校門口被要求取下頭紗、否則不得進入的情況。

伊斯蘭服飾議題一直以來觸動法國敏感神經,造成社會分裂。在警局血案後的緊繃社會氣氛中,一名導護媽媽的頭巾竟意外掀起一場政治波瀾,將法國伊斯蘭頭紗爭議再次推上政治辯論桌。人民選擇宗教信仰的自由,對上政教分離原則和國家團結,法國半世紀以來的意識形態之爭,尚未休演。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