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酈英傑:台灣轉型創新經濟 美國經驗可參考

圖片來源:中央社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今天表示,面對中國的競爭,台灣的前景在於轉型為創新型經濟,美國經驗可作為台灣教育改革的參考。

美國在台協會(AIT)「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在台北舉辦國際高教論壇,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校長卜洛克(Gene Block)等多名學者參與。

酈英傑致詞時表示,美台關係的基礎就是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台灣各界有許多領袖人物都曾在美國求學或工作過,他們帶回台灣的不只是知識和技能,也包含自由、民主的價值觀,這就是為何今天台灣和美國的相似之處,遠比中國來得多。

酈英傑表示,近年中國威脅台灣在全球資通訊供應鏈的角色,並不斷挖走台灣的頂尖人才。台灣的前景,在於能否轉型為創新型經濟,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對國際教育、高科技教育進行改革。

酈英傑舉出 3 個美國經驗給台灣參考。第一,美國創新的秘訣在於產、學、研間的密切合作,就像是凳子的 3 條腿。政府的投資應著重於協調、同步這三者的努力方向,如此一來,經濟上可行的創新方案,便會自然而然地出現。

第二,酈英傑提到美國許多頂尖大學,把自己定位為創業孵化器,例如加州矽谷就有許多公司源於史丹佛大學。大學成功的標準不在於論文,而是成立了多少新創公司;大學不把教室裡的人們視為學生,而是新創公司的未來創辦人。

酈英傑提到的第三點,在於美國大學積極招募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人才,越是多元的背景互相激盪,越有機會浮現創新。台灣如今面臨少子女化的壓力,應積極鼓勵外國學生來台,東南亞許多國家的傑出人才,或許負擔不起歐美學費,卻可就近到台灣進修,台灣沒理由不能成為印太區域的高科技教育樞紐。

卜洛克表示,有許多大型的學術研究,透過國際合作,產生良好的成果,例如疾病、基因的跨國合作等。人類社會未來面臨許多重大議題,包括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等,也需仰賴國際一同破除障礙、找出解方。

教育部次長劉孟奇表示,台灣正推動教育翻轉,從以往「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並努力將新興科技融入教學。他提到,美國一直是台灣學生留學的優先選擇,未來也會持續加強台美間的學術交流,希望能有更多合作機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