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旅美名醫珍藏半世紀 萬張黑膠CD無償捐台灣

圖片來源:中央社

曾在美國東岸的醫學中心擔任主管 10 多年、在婦產科領域享有學術聲譽, 82 歲的退休醫師葉思雅近日決定,將珍藏的上萬張古典音樂作品一次捐出,貢獻故鄉台灣。

葉思雅夫婦現居加州阿凱迪亞(Arcadia),近日與台南市許石音樂圖書館取得聯繫,準備將 4350 張黑膠唱片、 6350 張 CD 光碟唱片無償捐出。這對老夫妻歷經 3 個月整理,將大批珍藏品編列清單,等待移交的那一天。

圖片來源:中央社

「像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一生熱愛音樂的葉思雅說。他最近一年聽力損失嚴重,接受記者採訪時,還得靠著太太張信惠從旁協助。而張信惠輕度中風 20 多年,行動多靠先生幫忙。

上萬件音樂專輯打包起來,超過 100 箱,為了符合國際的著作權規定,因應海關檢查,葉思雅夫婦在友人建議下,展開耗時 3 個月的大工程,為音樂作品建檔、列清單,每天工作 8 小時。

1967 年赴美的葉思雅,回答問題時夾雜台語與英語,他說:「我知道這件事很大,但是做得到(doable)。」張信惠行動不便,只用一根手指敲鍵盤也要幫丈夫。這對結婚 55 年的夫妻同心,把滿室一起經歷青春歲月的音樂專輯,一張一張化成電腦上表單。

葉思雅說:「如果我們可以幫助下一輩,就像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所以不一定要有佛教的西天或基督教的天堂,只希望我們所活過的、接觸過的這些感動,能夠讓後代的人也能接受,那就足夠。」

葉思雅的職業生涯之外,音樂可說是生活的全部,就連半世紀之前夫妻結緣也是因為音樂。葉思雅念台大醫學系,課餘時間熱愛聲樂,張信惠就讀國立藝專,師從日本鋼琴家藤田梓,兩人相識相戀正是標準的夫唱婦隨。

台大醫科畢業之後,葉思雅帶著家人赴美,跟隨指導教授洪恩(Edward H. Hon)在耶魯大學從事研究。洪恩正是當時研究胎兒心跳的權威,發明了第一台胎兒監護器,機器還沒問世之前葉思雅就已經用過。

葉思雅說:「在台灣的時候,我看著教科書,上面的名字好像很遙遠,好像是神一樣的存在。但是我來到美國之後,發現這些教科書上的名字就在我的身邊。」

葉思雅到美國最大的感想就是,能夠接觸到世界各地的人,接觸到最新的醫學觀念,「一個新觀念要變成論文要 3 年,論文要變成教科書又要 3 年,但是你在這個環境裡,與人交談都能接觸到最新的觀念」。

醫學研究之餘,音樂是夫婦的共同興趣,當年他們住在新海芬市(New Haven)的耶魯大學城,離紐約 2 個小時車程,他們經常進城,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朝聖,從早聽到晚,午餐晚餐都沒吃。

而現在滿屋子、上萬張的音樂作品,就是在聽完音樂會之後,一點一點收集而來的寶貝。張信惠說:「我會規定,這一次可以買幾張,設下限制給他,現在想起來,這樣的生活真的很有趣。」

帶著這樣對醫學、音樂的熱情,葉思雅一路當到費城愛因斯坦醫學中心的婦產科主任退休。葉思雅在 2002 年以 65 歲的年紀退休,一方面在家照顧輕度中風的張信惠,一方面展開音樂教學的第二人生。

他最早是毛遂自薦,到費城的老人院教古典樂欣賞,一教就教了 3 年,「學生平均年齡 78 歲」。 2005 年搬回加州生活,在台美人社團「台灣會館」開課,指導合唱團學員認識古典樂。

從醫師變教師,葉思雅持續傳遞生命的熱情,他說:「我要讓學生知道,音樂家不是銅像,跟我們一樣都是人,有獨特的思想與感情,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

50 年一張張收集來的唱片,現在無償捐給台灣,葉思雅不覺得可惜,因為他與太太手邊各自留了一張所謂的荒島音樂(Desert Island)度過餘生。談到這張大提琴家帕布羅卡薩爾斯(Pablo Casals)的舒伯特絃樂五重奏,葉思雅年邁的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