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培養有國家意識的全球公民 教育部國際教育2.0白皮書草案上菜

無來源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要培養具國家意識的全球公民,教育部推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2.0」草案,透過修改法規建立國際教育支持網絡、強化教育主管機關國際化與成立聯盟架接國際等方式,讓國際教育更落實。

教育部目標今年底完成白皮書,明年正式上路。16 日在師大附中辦理北區公聽會,邀請地方教育機關與第一線教育工作者表達意見,22 日下午則將在高雄女中舉辦南區場。

國際教育白皮書於 2011 年提出,當時是「國家黃金十年」計畫的一環,2019 年教育部長潘文忠為回應全球化加速,要接軌國際、讓台灣的學生更有國際競爭力,因此成立國際化專案辦公室,並將藉著提出國際教育 2.0 白皮書,全面檢討過去的策略與成果。

教育部16日舉辦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公聽會。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國際化專案辦公室執秘邱玉蟾表示,2.0 版白皮書草案提出,將進行大幅的法規鬆綁、配合新課綱素養導向為主提出國家課程,與成立中央與地方的合作平台「IE 聯盟」。

邱玉蟾指出,1.0 的國際教育,僅針對學生和學校,以學校為本位去推動,造成偏鄉、高職等學校以為自己的學生是不可能、不需要的。但 2.0 將擴大納入教育主管機關,提供更多培力。

邱玉蟾直言,若教育主管機關人員不瞭解國際教育的重要性,就不容易主動協助學校排除執行上的困難。邱玉蟾認為,辦一場給縣市主管機關人員的培訓課程,要辦得很好也不過需一百多萬的經費,但是他們有了國際教育的意識,受到影響的將是各校老師、受益的是學生,這個錢當然值得。

法規鬆綁也將是 2.0 需要做的,邱玉蟾表示教育部將會全面盤點相關的法規。以目前高中職學生到國外交流為例,若要夠深度的學習當地,必須半年、一年才有效果,但目前的學年學分制卻不能採認,學生需要為此延畢,這對家長與學生是很大的負擔,也就造成對國際教育的不友善,反觀大學的交換,就因為有採認辦法可以遵循,這就是需要檢討的法規之一。

國際教育更不該是菁英導向、只有有錢的孩子才能參與,邱玉蟾強調,國際教育必須融入各科各領域,在校園的各角落、從生活體會,絕不是只在英文課、都要由英文老師負責,再者,英文好不等於國際素養,英文標準不標準其實不是最重要的,能溝通就好,其實全世界的人大多英文都不標準,反而應該要學著聽用不標準的英文,但以真誠跟禮貌與國際來往。

邱玉蟾指出,過去的全球化是去國家化,反而造成很多的衝突與爭端,已經遭到檢討,目前各國面對國際化,開始強調民族主義與民族精神,因此國際教育必須保有國家本位,是一種有國家意識的素養與能力,並在互相瞭解中,謀求自由和平。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