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焦糖專欄》改變體制,就能改變社會?翻轉吧階級!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iquraishi

閱讀「社會不平等」這本書的過程臉頰會有微熱腫腫的感覺,作者不斷挑戰我們的刻板印象與根深柢固的偏見,也試圖安慰所有人世界原本不是這個樣子,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從人類邁入農業社會開端時形成──約莫五千五百年前兩河流域,而階級明確的系統更是近代社會的產物,也就是說人類存在的過去二十萬至二十五萬年間,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人類社會相當平等。

這並非斷言當時的人類社會屬於齊頭式平等,而是人類屬於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發揮個人所長才能讓族群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這樣的機制經歷長久的演化仍存留在我們的大腦中,也就是「社會腦」才讓人類得以生存至今。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Wild0ne

這剛好顛覆一般人的認知,我們被教育古時候是「以物易物」,你要怎麼收穫就得先怎麼栽,但人類學家卻普遍認定人類文明並不存這樣的傳說,而是人跟人之間進行『交換禮物』生存法則,讓族群、聚落能聚在一起進食、互贈自己有的食物或物品,彼此產生了飽足感及幸福感,而沉迷這種感覺的大腦於是更積極地鼓勵我們繼續做,於是這樣的獎勵機制寫進人類的 DNA 中。

但諷刺的是原本充滿智慧的演化法則,卻相悖於人類發明的資本主義內在邏輯,在有階級優劣、地位高低的不平等社會框架中,人類的基因與外部世界產生嚴重的矛盾衝突,於是作者在世界金融危機後,又提出更新的研究報告,讓「收入不平等」帶領讀者理解現代社會更普遍及嚴峻的社會問題。

第一部 不平等的影響

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提出「經濟人(economic man)」的概念,他認為人的行為動機都是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經濟報酬。這種意識型態存在大多數人的腦袋中,認為人類的理性是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來採取行動,注重個人目標而完全不考慮群體利益。

這樣備受擁戴的說法其實與前述人類學的研究背道而馳,如果這樣的行為是理性表現,那目前大多數國家就不會經歷貧富不均帶來的社會問題。

被過度推崇的個體競爭,已經對社會凝聚力構成傷害,日益懸殊貧富不均也提高人們對地位的焦慮。

心理學家布魯斯‧亞歷山大(Bruce Alexander)說:「自由市場無法破除成癮現象,也無法消除激烈的競爭與貧富差距。」

加諸在人類身上的社會壓力,結果造就我們選擇某樣可以讓自己開心不用想太多的事物或嗜好上──酒精、毒品、杯子蛋糕〈甜食〉、賭博、電玩上。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clarencealford

第二部 為何身分地位如此重要

人們普遍存在的錯誤認知──越優秀的人社經地位越高──同樣會把這樣優秀成功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所以階級的向上竄升或向下沉淪完全憑自己的努力與否及。

只是現在的科學研究證實,我們人生中碰到的事物及最終獲得的社會地位,都是由不可預測的偶發事件所致──白話說就是純粹靠運氣。 因此個人能力與社會關係存有特定連結,但其因果關係恰恰與我們的偏見相反,社會地位並非由天賦決定,反而是社會地位形塑個人能力、興趣、才華與成就。

紐西蘭心理學家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的研究各個不同的國家的智商測驗分數在二十世紀以來不斷躍升的原因,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變革,對學校教育、工作專業、休閒活動的要求提高,所以是社會環境改變提升人類智商,而非先天遺傳差異。

因此窮人家的小孩能力普遍較差並非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事實,只要能改善貧困環境就能減少認知能力的傷害,在美國貧困家庭的小孩只要參加「早期啟蒙計畫」(Early Head Start)等針對父母與兒童的社會服務,貧窮對於兒童認知能力造成的影響就會有所抵銷。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FrauStief

這些研究的意思是非社會金字塔頂層的人想向上爬升,靠努力獲得同等的身分地位證明自己同樣優越,但在不平等的制度框架中,我們從出生時就是進行一場逆風開局的賽事,所以當發覺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都顯得徒勞無功時,就會不斷地自我否定,在精神上產生的焦慮與憂鬱影響到生活、工作、伴侶與親子關係,於是貧富不均造成的問題又過繼給下一代,而我們卻自虐地認為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導致這樣的下場。

朋友們,如果大家讀到這邊就知道事實不是我們原先想像的那樣,而是政策制度上造成的貧富不均,連帶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

「收入不平等」舉了非常多的例子,只要大家願意改變制度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就如芬蘭在四十年前改革教育制度,不能力分班,在課綱範圍內讓學校及老師自主教課內容,兒童可以更晚才開始上學,較少的考試,延長下課休息時間等,完全相反於台灣人認知的教育方式。但芬蘭國民的教育程度卻突飛猛進,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體制中,他們比較能克服家庭背景的限制,在課業上有超乎預期的表現,這就是教育帶來的真正平等。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White77

原先我只是想買這兩本書當個純粹讀者,但時報出版的編輯說這套書非常適合由我來推薦給所有人,當我閱讀書稿時深深倒抽了一口氣,這些學術論文及研究報告正是我的人生體驗啊!

我也深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都活在頂端下方甚至就是多災多難的底層社會,希望大家閱讀後能饒過自己,解放後的靈魂能收獲更多的智慧與科學認知,並進一步化成實際行動改變社會,讓台灣社會越來越平等。

圖片來源:中央社

我一直很慶幸活在已經是自由民主有投票權的台灣社會,我們能透過代議制選出好的政治人物,因為我們得透過政黨制定改善貧富不均的政策,所以拜託各位讀者好好審慎思辨自己手中的那一票的意義──不僅為自己投也為我們的下一代。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社會不平等+收入不平等 套書(隨書附贈「不平等與台灣社會」專題別冊)” book_author=”Richard Wilkinson, Kate Pickett” book_translator=”黃佳瑜, 溫澤元” book_publisher=”時報出版” book_publish_date=”2019/07/23″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08/2019-08-055.45.34.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27512?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8″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81065.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ext_link_2=”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db(SellItems)&id=1BY0080″ ext_link_text_2=”時報悅讀網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相關文章: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