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觀察前瞻計畫成效 學者組團自評22處水環境工程

圖片來源:中央社

由各界專家、學者組成的「台灣河溪網」自發性以量化的方式,針對已完工的 22 處前瞻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工程進行現場會勘,藉由民間評選深入瞭解計畫成效。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部分縣市第一期工程已完工。由各界專家學者組成的「台灣河溪網」在臉書上發起活動,自 27 日起至 8 月 8 日,實際走訪新北、宜蘭、新竹、台中、高雄、屏東等已完工案件進行現勘。

參與學者、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楊志彬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第一期核定的計畫超過 60 件,剔除未完工,以及純屬下水道污水設施等案件,目前已鎖定 22 件為現勘評選對象。

楊志彬指出,希望用一個比較客觀的基礎去評價前瞻,隨著前瞻工程結束,來觀察包含民間、官方的訴求,落成後是否有呈現原先規畫;希望透過這個評選過程,讓公私之間的對話、共識上更一致,進而對之後的案件,不管是徵選流程或是價值觀上,都更有助於達到具有前瞻內涵的建設。

評選透過量化評分的方式,檢示包含生態、社會文化、計畫執行程序、設計等 4 大面向。生態部分,將觀察河川棲地保育與營造、河川廊道透水性、以及水質改善等;社會文化面向上,將檢視縣市政府所標榜的親水、綠美化、以及觀光效益。

在計畫執行程序方面,將檢視計畫是否落實生態檢核、資訊公開、民眾參與等 3 項朝野共識;在設計的部分,則以是否在地融合、以及是否有完整規畫或技術上創新。

在現勘得出初步結果後,團隊將評選出其中的「金蘋果」與「爛蘋果」,也會邀請「候選」金蘋果與爛蘋果的計畫團隊提出的評論補充說明,最後評定預計將在 9 月公布。

楊志彬說,團隊成員也曾與水利署合作,評選過去 1 年執行的計畫,在民眾參與上比較傑出的案件;有這樣的經驗,現在獨立以民間的力量,希望能藉由公民監督,來推進更具前瞻性的河川治理,並推廣河溪復育的觀念。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網站資料,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自 2017 年 9 月起至 113 年 12 月止,計畫完成後,預計營造全國 88 處水環境亮點,改善 420 公頃以上的親水空間。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