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人公德心「說得多,做得少」 僅9%有勇氣出面勸阻錯誤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報導)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29 日)發表《國人公民素養民意調查(上)》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有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國人在公德心的表現「說得多,做得少」,另外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多數國人都抱持著「如果不被罰不被抓就不必守法」的態度,黃昆輝教授則提到,台灣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氣,在其他民主社會中,許多人願意為正義挺身而出、勸阻他人,台灣人則缺少這種「雞婆」的勇氣。

此次的調查是聚焦於國人的「公德心」,基金會強調,「公德心」展現國人的道德與民主素養,是維護國家社會和諧繁榮的基石,基金會後續將針對科學、媒體及美學等構成公民素養的其他內涵進行民調。

黃昆輝教授指出,有將近 66.5% 訪者認為多數國人都抱持著「如果不被罰不被抓就不必守法」的態度,如:紅綠燈和交通規則,如果沒有交通警察或照相機就會不想遵守。

黃昆輝強調,真正的法治精神不是為了逃避處罰才遵守法規,而是因為這是法規才一定遵守。

黃昆輝認為,美國人較具備道德勇氣。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黃昆輝表示,當年自己在美國留學覺得非常感佩,既使是在人車稀少、沒有警察的時候,駕駛人遇到紅燈仍然會遵守並按照燈號行駛,然而台灣有些地方紅綠燈變成僅供參考,這很值得台灣社會檢討,現在從公部門到私人企業的零零總總,對於法律的遵守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另外,按調查結果,當看見他人違反公共利益時,只有 9% 的人有勇氣出面勸阻,黃昆輝認為,大家普遍害怕惹事、較缺乏道德勇氣,事實上在一些民主進步的國家如美國,願意挺身而出、勸阻他人的人是很普遍的存在,台灣就是缺少這種「雞婆」。

基金會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表示,公德心主要可以分為「知善」、「愛善」和「行善」,而這次民調聚焦在「行善」,在學校教育裡,只是教育我們對公德心的基本認知,教育重點在於「知善」、「愛善」,希望藉由民調洞悉能夠實踐公德心的情形。

郭生玉也分享自己在美國的經驗,郭生玉認為,美國人比台灣人更具備道德勇氣,美國人在餐廳會帶走剩食,若有其他桌的客人浪費太多食物,也會被美國人指責。

而郭生玉也提到一個可能是台灣人缺乏道德勇氣的原因,郭生玉曾經勸阻一輛轎車不要闖紅燈,結果車主竟然開車門下車跟自己理論。

郭生玉分享自己近日因為勸阻駕駛人停紅燈,最後差點發生衝突的狀況。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而這次民意調查的結果則由民調小組委員馮清皇完整說明,此次的調查時間是自 2019 年 6 月 11 日到 6 月 16 日,調查母體是以台閩地區電話號碼簿建置電腦資料庫,在各地區系統抽樣並進行電話訪問,有效樣本為 1,069 人,在信賴水準 95% 時的抽樣誤差最大值為正負 3%。此次的調查有四大重要發現:

一、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國人公德心「說得多,做得少」

公民素養中在實踐,方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繁榮,但是調查結果顯示,有 77% 的受訪者認為國人在公德心的表現上「說得多,做得少」,其中學歷為高中/職及大專以上的受訪者,同意這項說法的比例都超過八成。調查結果也指出,有 66.5% 的受訪者認為,國人會守法大多數是因為不守法將會被罰或被抓。

此外,交叉分析也顯示,在同意「國人公德心表現比先進國家不佳」的受訪者中,認為國人在公德心表現上總是「說得多,做得少」,或者認為國人多數抱持「若不會被罰或被抓就不必手法」的心態,兩者的比例皆超過 75%,顯示國人在公德心表現的自發性與自律性仍須提升。

二、最需要改進的公德心表現是「愛護環境」

「公德心」所展現的關懷面向,包括自己對環境、自己對他人及自己對自己。多數受訪者認為,國人最需要需要改進的公德心表現是「愛護環境」,其次依序為「尊重他人」、「守法習慣」和「誠實守信」,這顯示國人在生活環境的維護,以及對他人權益尊重等方面,尚有改進的空間。

此外,更有高達 87% 受訪者認為,多數國人並不會在他人違反公共利益時出面勸阻,而在「認為國人公德心表現不如先進國家」的受訪者中,有高達 94.3% 同意僅有少數國人有勇氣出面勸阻。

三、在愛護環境的表現,最不滿意「污染河川與水源」

「愛護環境」關乎我們生活環境能否永續維持、適合居住,因此有高達 82.4% 的受訪者認為國人「污染河川與水源」的行為嚴重,在 64 歲以下各年齡層受訪者中,認同此舉嚴重的比例皆超過 8 成。

其次,有 74.7% 的受訪者認為「污染空氣」的問題嚴重,尤其居住在高屏澎地區的受訪者,同意台灣空氣污染嚴重的比例更達 81.3%,這些調查結果都顯示了台灣必須更努力加強維護乾淨的水源與空氣。

四、受訪者認為社會缺乏公德心的主因是「家庭教育功能不彰」

有關國人公德心不佳的原因,受訪者指出是「家庭教育功能不彰」的比例最高(76.3%),其次依序為「媒體傳播誤導」48.6%、「學校教育不重視」46.5% 以及「公眾人物不良示範」35.8%。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公德心的培養首要仰賴家庭教育,須從平常生活中就時時關注與實踐,讓公德心的表現自然而然、習以為常。

台北市立大學教授但昭偉表示,台灣人口密度集中,公共空間則較狹窄、缺乏,而個人生活型態也較多元,如勞動族群朝九晚五,年輕人則愛在夜間找樂子,但是近年來國人公德心表現的改善相當值得肯定,台灣人也有向上提升、改善的意願與動力。

但昭偉過去對飆車族相當反感,後來才有更多的同理,也認為教育與施政上能多為年輕人規劃一些展現生命力、發揮體力的空間。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但昭偉表示,過去自己其實很討厭飆車族在夜晚喧囂吵鬧,但是自己年紀稍長才開始思考,年輕人會飆車是希望展現或是發揮自己的生命力,或許透過教育及政策,可以規劃出更多讓年輕人展現生命力與發洩生命力的場域,台灣僅有屏東有較完善的賽車場地,如果有更多地方有類似的空間規劃,也可以讓年輕人在一個安全的空間盡情發揮。

但昭偉提到,站在西方文化的脈絡裡,可能會認為台灣的用餐環境很吵雜,但是台灣與西方社會對於餐廳的認知有些不同,餐廳對於西方人可能是一個用餐、談公事或討論的空間,需要比較安靜的氣氛,而台灣是重人情味的社會,台灣人一起用餐是一種情感交流,包括熱情地相互招呼、搶著付帳展現自己的慷慨,台灣用餐氣氛是一種人情味的展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