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生命的指南針:「恐懼」不應該奴役你,它應該為你服務

擁抱恐懼,轉化人生。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avi_acl

[bs-quote quote=”恐懼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敵人。要邀請它,不要對抗它。”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想要改變時,最常面臨的五種恐懼懷抱進入夢想工作的想法時,如果你覺得有點害怕—恭喜你啦!造就你的DNA,與我們的相同。在我的旅程中,我發現,大部分的正職工作者都與以下這五種恐懼的某些組合纏鬥著:

  1. 失敗
  2. 資源不足
  3. 不稱職
  4. 被拒絕
  5. 被困住

人雖然永遠達不到消除恐懼的地步,但你必須訓練自己,儘管有所懼怕,還是要起而行。要記住,恐懼不是敵人,無所作為才是。

儘管有所懼怕,還是要起而行。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Anemone123

暢銷書作家賽斯.高汀(Seth Godin)說:「當我們否認自己的恐懼時,就促使它變得更強大。沒有恐懼的生命持續不了多久—你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就被公車(或老闆)碾過了。話說回來,無所畏懼的人如實地看見這個世界(包含恐懼在內),然後做出聰明(且勇敢)的決定。

恐懼是強烈的麻醉劑,說明你停滯不前、逃跑或戰鬥。這個內建的回應可以使你警覺到潛在的危險。但請謹記,恐懼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敵人。要邀請它,不要對抗它。

從人類最早期的經驗來看,恐懼引導我們進入自我保護之路,幫助我們避開滅絕的命運。

時代變了,自我保護不再是目標。誰會想要走到生命的盡頭時,只說了句「我做到了」?單單生存在人世間並不是你的目標;擁有深刻的體驗才是。

單單生存在人世間並不是你的目標;擁有深刻的體驗才是。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Free-Photos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夢想工作者同樣會感覺到恐懼。他們才剛剛發現如何凌駕於這個內在的警報系統,以達成更大的目標。他們知道風險,但他們聚焦在即將獲得的事物上,而不是將會失去的東西。儘管四周埋伏著潛在的危險,但他們集中心神,把目標放在眼前。

有一則故事可能有助於說明這點。 我厭惡高處,但幾天前,我爬上了自家屋頂。我通常不愛高高掛在地面上方,但這次卻理由充分。暴雨剛過,當時大量的雨水從我家的牆板流下來。妻子和顏悅色地指出這點,免得我試圖遺忘。我們家的排水管堵塞了,需要疏通一下。好在我有答案,知道該怎麼辦。

乾淨的排水管是我的目標,於是我拿著吹葉機爬上梯子,立即開始工作。站在覆蓋著葉子的屋頂中央,我看起來像是老電影《魔鬼剋星》(Ghostbusters)裡的專家,裝備齊全。那些可憐的樹葉沒有機會抵抗我強大的噴射氣流。它們飛離屋頂,迎接即將瀕臨的死亡—儘管它們已經死了。

幾天前,我爬上了自家屋頂。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alluregraphicdesign

不消片刻,屋頂中央就清空了。儘管如此,我還需要走到屋頂邊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我不是居家修繕專家,但即便如此,我也知道排水管不在屋頂中央。可笑的是,愈接近屋頂邊緣,我就愈感覺到雙腿和手指震顫發抖。

為什麼突然恐懼了起來?

我的身體發射了一次內部警報系統,警告我僅僅三十公分的距離便可能令我瀕臨死亡。一看見越過屋簷,很可能就會從六公尺高墜落,這說服我要謹慎行事。為了安全起見,我將重心從雙腳轉移到臀部。我確信,「魔鬼剋星們」勢必對我的「技能」印象深刻。

達成我的目標意味著凌駕於這套內部報警系統之上。謝天謝地,那些堵塞的排水管幾分鐘內便自由流動了。我高興的是,妻子和孩子們認可我的努力,稱讚持續了二點五秒。

在屋頂上的時候,我承認了自己的恐懼,然而儘管恐懼,我還是選擇採取行動,而這是每一個夢想工作者都會做到的事。恐懼不應該奴役你;它應該為你服務。它充當指南針,使你警覺到下一步該做什麼。

恐懼不應該奴役你;它應該為你服務。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Alexas_Fotos

跨出恐懼邊緣當恐懼來襲的時候,你不禁開始納悶:「為什麼要努力呢?幹麼不安全地蜷縮在人生的『屋頂』中央呢?」你可以那麼做,但晾掛在那個地方是會死人的。當你被推到舒適區以外時,你才會感到活力四射。恐懼只是意味著:「你處在一個不熟悉的領域。」

當你靠近邊緣時,恐懼會拜訪你。讓你感到恐懼的五個時段如下:

  1. 你的能力邊緣
  2. 你的資源邊緣
  3. 你的理解邊緣
  4. 你的關係邊緣
  5. 你的經驗邊緣

當你將自己推出邊緣時,可要好好注意了。在那一刻,你正瀕臨某個突破點,而那是你真正活著的時候。

作家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認為,這是人類的最高需求之一。「人們說,我們追尋的是生命的意義。我覺得這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我認為,我們追求的是活著的體驗。」

要讓自己做好準備。

批評和挑剔會找上門來。每一個夢想工作者都會遇到。唯一令你驚訝的恐怕是批評的源頭,而那最常來自親朋好友。

他們的小心謹慎可能會透過提問出現:

  • 什麼因素使你認為你可以做到那件事?
  • 你以為你是誰啊?
  • 萬一失敗了,你要怎麼辦?
  • 別人為什麼想要僱用你?
批評的源頭最常來自親朋好友。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balancepft

有時候,他們的小心謹慎會透過正式聲明出現:

  • 到時候別哭著回來找我。
  • 記住,我警告過你了。
  • 你最好有備用計畫。
  • 你沒有那個事業所需要的東西。

深吸一口氣吧!他們的評論大部分並不是刻意要令人不快,他們並非企圖破壞你的成功,他們只是不想見到你受傷。

當你似乎不感到害怕時,親朋好友往往會把那當作他們自己的事,以便確保你感受到他們的恐懼。他們會抓住故事、統計數字、一蹶不振的實例,大談你們那些試圖做出類似創舉、然後毀掉自己一生的親戚。

心懷感激地收下他們的評論,然後重新聚焦並鞏固你的決心。許多時候,這些告誡透露出愚昧無知。它們不過是代代相傳的警告。

心懷感激地收下他們的評論,然後重新聚焦並鞏固你的決心。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4653867

本文摘自《為自己工作的九個步驟:未來職場出路計畫》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為自己工作的九個步驟:未來職場出路計畫” book_author=”凱利.歐柏布納 Kary Oberbrunner” book_translator=”星光餘輝” book_publisher=”橡實文化 ” book_publish_date=”2019/06/03″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06/2019-06-2610.19.21.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23376?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6″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77528.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