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有6萬名視障者 盼出門在外有更完善導引系統

立委吳焜裕、吳玉琴與陳曼麗11日舉行視障導引公聽會。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視障者要自由自在的多出門與外界接觸,必須要有能確保安全、能獨立行動、有效率規劃的導引系統。若善用導盲磚、語音系統、智慧設施,與貼心的人力服務,視力問題就不是視障者的限制。

目前台灣約有 6 萬名視障者,從有全盲、有弱視、有先天失明、也有後天失明,需求各自不同。立委吳焜裕、吳玉琴與陳曼麗今年 3 月與交通部、內政部營建署展開討論,更選定要以台北車站作為無障礙場站示範場所。10 日他們到台北車站實際體驗,11 日舉行公聽會。過去台北車站的高鐵、台鐵、捷運、地下街各行其政,各有一套自己的導引系統,昨交通部已確認將由鐵路局進行統整,諾 3 個月內展開研究並提出計畫。

視障者要行的安全,需要完善的導引系統。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導盲磚本身沒有問題,鋪錯才有問題。」視障者家長協會秘書長藍介洲表示。台灣約從 1990 年代開始鋪設導盲磚,但過去由於導盲磚的鋪設、材質選用上經驗不足,有不少視障者覺得不好用,輪椅族與明眼人也感到干擾的問題。長期關注無障礙空間營造的建築師王武烈指出,直到目前全台仍有上千件鋪錯但還沒有改正的導盲磚。

如果沒有導盲磚,那麼視障者必須牢記沿路的所有細節,例如水溝、花圃、柱子等,但若能提供更簡單、更少干擾的導盲磚,視障者才能較為輕鬆。

藍介洲建議,鋪設導盲磚時,應該由視障者、定向老師的經驗與意見,而非只是由明眼人自己想當然而的做決定,才能減少錯誤鋪設。口述影像發展協會理事楊聖弘建議,應該盡快在研究後訂出規範,包括導盲磚的材質、使用環境的配合,讓各地導盲磚的設計能有改善。

「我從來沒有用過導盲磚。」視網膜色素病變協會理事長林昭銘直言,因為在他住家附近,導盲磚上都停滿了機車。人行道上的導盲磚,除了遭到佔用外,過去也遭質疑影響了輪椅族、或是推行李的明眼人,但視障聯盟副秘書長蔡再相指出,經過長期的溝通,其實輪椅族能接受用偶爾一點點的不舒適,換得視障者的安全通行,導盲磚並非洪水猛獸,只是需要在鋪設時做妥善規劃。

智慧裝置可幫忙 硬體設計、周遭干擾要配合

除了盼政府對導盲磚的選用與鋪設做檢討,視障團體也提出運用科技做改善,例如面對一個紅綠燈,還有沒有充足的秒數可以通行,是視障者很需要知道的。雖然過去曾經有設計成蟲鳴鳥叫的方向提示音,但因為路口噪音太大,可能聽不清楚,若要讓路口一直發出聲響提示,又怕周遭居民受不了。

蔡再相建議,因為視障者幾乎都使用手機,若能利用連線,當視障者到達路口時,觸動與導引系統,可以跟小綠人連動,或由號誌設備發出聲響、或是從手機發出指示,都可以有所協助。

目前相關技術其實已經有,先進感知公司負責人吳長鋼表示,在台南已經展開部分的試辦,但如果周遭的導引設備沒有準備好、仍是有很多的干擾,那麼仍是沒有辦法放心開始運作。

呂鴻文則以目前北捷、高捷已經有很貼心的人力引導服務為例,目前視障者到達車站,將有經訓練的引導人員協助搭車,並通知目的地的人員協助出站,面對龐大規模的台北車站,若是在連接捷運、公車站處提供服務站或是語音設備、對講機等,提供協助或是引導服務,可以讓視障者更為方便。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