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藝術新秀李欣穎 用一支原子筆劃破階級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藝術新秀李欣穎(阿白)在巴黎展出原子筆插畫系列「恐龍大人」,在看似童趣的畫作裡融入對社會的想法,從繪畫工具、題材到畫框選擇,都帶有「去階級」的自由理想。

她本名李欣穎,但朋友叫她「阿白」,名片和展覽宣傳品上印的也是這個暱稱。

她 2015 年完成凡爾賽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 Arts de Versailles)的攝影、版畫及複合媒材工作室學程,今年 2 月為了陪伴家人及視若親生的貓而返台,考上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也繼續創作。

1987 年生的李欣穎兒時曾想當畫家,小學中年級時,她看了西班牙畫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 – 1973 )作品展後有所領悟,在學校美術課也盡情發揮,當時教師開放同學互相評分,可能因為一些學生未能欣賞,李欣穎拿了很低分,心裡有了陰影,從此不願再執畫筆。

因此,李欣穎雖從事創作,但大多以攝影或裝置作品為主,在法國求學時也盡量閃避繪畫,直到 2017 年她參加學校畢業合作計畫,教師要求無論專攻領域為何都要繳交畫作,她不得已重拾畫筆,教師對她的作品大加讚賞,鼓勵她繼續畫畫,才讓她對自己的繪畫有了信心。

「恐龍大人」(Le Dinosaure Accompli)系列是李欣穎重新透過繪畫自我表達創作出來的作品,全以深藍淺藍、粗細不一的原子筆線條完成。

她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像許多孩子一樣,恐龍是她兒時最喜歡的生物,但不知不覺,「恐龍」在成人社會中變成負面名詞,例如「恐龍法官」、「恐龍妹」,她一邊畫恐龍,一邊探索孩子從小成長到社會化的過程,尋思「到底是我們小時候誤解恐龍,還是我們長大後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這一系列中的 9 件畫作近期於巴黎北區的聖圖安市場(Marche de St-Ouen)的J.C Triton藝廊展出,展期到 5 月 26 日。

J.C Triton藝廊由來自台灣的林如禪及林若禪經營,是整片市場內第一家由台灣人經營的藝廊,主要展售古董銀器、義大利貝殼浮雕及日本劍鍔。

李欣穎原本只把恐龍系列作品上傳到臉書(Facebook)帳號,林如禪看到之後,鼓勵她展出,不僅提供場地,還在展示畫作用的木框知識和運用上給了很多建議。

李欣穎說,歐式畫框代表一種社會階級,而她的創作理念是「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因此刻意用歐式宮廷畫框搭配插畫風格作品,「我想把這些符號去階級化」。

選擇以原子筆作畫也是同樣理念,現代人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手邊都能找到一支原子筆,用隨手可得的工具進行創作,也是一種「去階級」。

李欣穎喜歡法國品牌Bic的原子筆,畫起來流暢又不漏水,是很多藝術家的常用工具,只是在台灣售價較高,她最後選用一支新台幣 7 元的筆,也很好畫。

這次展出的作品乍看固然富有童趣,卻也有一些她對社會現象的看法。例如,其中一幅畫作描繪一片大操場,不同種類的恐龍穿著西裝、提著公事包,沿著賽道奔跑,她想問的是:「每個人的腳都長得不一樣,為什麼要跑一樣的操場?」

藝術上的「去階級」理念,實踐在生活上就是掙脫既定的價值觀框架。李欣穎從法國返台不久,免不了遇到周圍人對她的薪水、工作等問題的好奇,「但我為什麼一定要照著別人的步伐走呢」?

藉由「恐龍大人」系列創作,李欣穎彷彿獲得一次回到童年、回歸本心的機會,「攝影的時候,我可能會有得失心,會去想有多少人看、要賣幾件作品,但這一次,是真的不帶動機地畫畫」。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