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再會吧 北投》PLUS 進化升級 邀新生代演員上國家級舞台

《再會吧 北投》今年再度上演。 圖片來源:綠光劇團 提供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報導)去年,綠光劇團 25 週年,推出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由「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吳念真擔任編劇導演,以及民謠大師陳明章擔綱音樂總監,用音樂劇述說戰後 50 年代北投的繁盛興衰。此劇一推出,即造成搶票熱潮,全台巡迴 17 場,未演先加演,帶動 2.5 萬人走進劇場,可說是原創台灣音樂劇票房之首。此外,今年本劇進化升級為 PLUS 版,在劇本、音樂、舞蹈及服裝上重新設計再製,同時也對外招募更年輕一代的舞者及演員加入。

無來源

去年演出大受好評的《再會吧 北投》,曾獲音樂教育、評論家呂岱衛讚歎《再會吧 北投》是一齣為音樂劇場帶來新風格、新視野的好戲。

《再會吧 北投》PLUS 製作團隊一字排開,都是劇場界第一把交椅及各界翹楚,編劇導演吳念真,民謠大師陳明章,享譽盛名;製作人雷輝更是是前明基醫院董事長、明基電通全球策略長;柯一正、王彩樺、于子育及陳竹昇等戲劇前輩演技無可挑剔;年輕一代如楊大正、方宥心、林雨宣及呂名堯等新星,當初也是經過導演甄選,加以磨練後在劇中挑大樑。

而對於音樂劇靈魂之一的舞者,與北投情境塑造的要角:「酒女」,綠光劇團特別重視,以公開甄選方式,開放更多機會讓更年輕一代喜愛表演藝術、敢秀敢唱的朋友,有機會站上國家級的舞台,讓年輕人的夢想得以被看見。綠光強力呼籲亮麗性感、青春燦爛,活力四射的年輕人加入《再會吧 北投》PLUS 行列。

圖片來源:綠光劇團 提供

綜觀《再會吧 北投》PLUS 的製作團隊,都是劇場界第一把交椅及各界翹楚,編劇導演吳念真,民謠大師陳明章,享譽盛名;製作人雷輝更是是前明基醫院董事長、明基電通全球策略長;柯一正、王彩樺、于子育及陳竹昇等戲劇前輩演技無可挑剔;年輕一代如楊大正、方宥心、林雨宣及呂名堯等新星,當初也是經過導演甄選,加以磨練後在劇中挑大樑。

知名金鐘獎最佳主持人得主亦是劇評—馬世芳更直言本劇:「此戲一出,台灣自製音樂劇的標準,又有了新的參考高度。」。看過戲的一位觀眾更說:「如果,台灣開啟了百老匯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絕對是個開端。」。面對「媲美百老匯」、「既有深度並創新高度」等如此度評價,《再會吧 北投》時隔不到一年的時間再啟巡迴,製作團隊要如何因應才能符合觀劇者的期待?對此,本劇二位製作人雷輝與李永豐不約而約地説:「好還要更好」。

此次再度重演,從服裝、舞蹈,乃至編舞、舞群及酒女角色,都會再重新甄選。而最核心的劇本與音樂,編劇吳念真與音樂總監陳明章早在去年演出完畢後就給自己功課:劇本再修得更緊湊,音樂要更磅礡豐富!

芋傳媒黃謙賢攝

對於要改編各式各樣的項目,劇團表示,並不是以前的不好,而是再「進化」。無論是服裝、編舞,都要更融入台灣的語彙、現代的語彙,從自己的故事,找到自己的形式,才能創造自已的文化尊嚴。

《再會吧 北投》PLUS 全數運用台灣原創音樂,即便是樂隊編曲也是台灣式的那卡西,劇裡的故事情節和當代社會連結,更直接貼近觀眾的內心。編劇吳念真曾提到,他編導舞台劇最深切的希望就是觀眾們可以扶老攜幼走進劇場,深切地感受劇裡的情感而不會感到有壓力,更希望未來在劇場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再會吧 北投》PLUS有個遠大的最終目標,那即是拓展群眾,建立標竿,作為台灣寶塚、台灣百老匯的起步,然後慢慢形成一種模式,建立台灣自身文化的話語權。

面對今年度的進化升級,製作人之一李永豐認為,進化雖不一定會成功,但一定要試驗,花大錢也再所不辭,因為價值不能用價錢去衡量。至於音樂劇的終身志工雷輝,他也完全認同《再會吧 北投》要進化成為標竿的概念。開完製作會議後,看到預算缺口,便義不容辭地說:「我去找經費。」

無來源

而對於本劇重啟巡迴,編劇導演吳念真則希望,從來沒看過音樂劇,或是對台灣音樂劇沒有信心的人,都可以進劇場看看全面升級的《再會吧 北投》PLUS,一起進入療癒的情緒,所有人共享真情流盪,一同快樂而溫暖地宣洩。

相關連結: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