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神經壓迫肌肉麻痛 中西醫合治有解

高血鉀患者會出現神經肌肉麻木的情況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andreas160578

民眾可能因車禍衝擊、長期姿勢不良致神經壓迫,產生痠麻痛感,中、西醫合治可望改善。台北醫學大學附醫骨科醫師吳孟晃說,證據顯示中醫針灸可助神經修復,以超音波定位,治療更精準。

41 歲邱小姐 2 年前車禍造成頸部挫傷,雖無明顯骨折、移位或是椎間盤突出等結構性傷害,但仍出現肩頸部疼痛、肌肉無力和雙側手指尖麻木,有時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歪頭發呆現象。

邱小姐四處尋醫,被診斷頸椎退化,壓迫神經根、揮鞭式症候群、腕隧道症侯群、創傷後症候群,也吞了不少藥,但疼痛與麻木仍難解。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脊椎骨科主治醫師吳孟晃表示,外傷、退化性疾病、反覆性使用、先天體質、慢性疾病如洗腎或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都可能導致周邊神經病變,出現肌肉無力、麻痺、感覺能力下降或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

周邊神經病變常出現在肩膀、上肢、手腕或是下背部等部位,除了疼痛之外,最常見的外在表徵是感覺與運動功能下降,肩頸、四肢關節與軀幹出現僵直感等。病人常會感覺到痛或麻木,但卻找不出病因。

吳孟晃說,一般周邊神經病變治療方式如服用維生素 B 群、神經注射如局部施打類固醇或是服用改善神經訊號與局部血液循環的藥物都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若這些方式都無助改善,就會考慮手術。但愈來愈多證據顯示,中醫針灸是另一個改善的途徑。

台北醫學大學附醫傳統醫學科與骨科合作,確定病人疼痛點後,骨科醫師先以超音波儀器定位受損的神經通行路徑,再由中醫師施針,加上直流電電療,可以集中刺激受損神經,減少受損組織沾黏,有助改善症狀。

台北醫學大學附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表示,經診斷後邱小姐罹患周邊神經病變,經中西合治後,病患不再出現往右歪斜的狀況,經持續針灸電療後雙手指尖的麻木感也從毫無知覺恢復至正常。

唐佑任表示,臨床上會看到民眾因車禍衝擊、長期姿勢不良導致神經受到壓迫產生疼痛感,因肌肉組織沒有受到傷害,即使透過核磁共振檢查也不易找到疼痛原因。透過超音波協助,可以清楚發現肌肉或神經沾黏與腫脹部位,再施以針灸與電療。

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醫臨床統計,患有周邊神經病患例如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人,經過每週 1 次,共 4 到 6 次的療程後,麻痺與疼痛感約可緩解約 7 成。不過,每次看診的超音波檢查必須自費。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