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思想坦克》美中角力下的泰國大選前瞻

本文作者為趙君朔,原文標題:美共角力下的泰國大選前瞻,由思想坦克授權轉載。

3 月 24 日泰國將會迎來睽違八年之久的國會大選,目前已在軍政府統治下超過四年的民眾也表達了想參與投票的熱烈期望,然軍方為了確保不會失去權力,設下各種有利於自己的規則。

本文將會透過簡短回顧泰國過去五十年的政經發展,並特別討論近 20 年中國在各方面如何取代美國成為泰國最重要的盟友,並惡化了不透明的金權政治,點出在面對強權角力時,小國也很難保持民主政治健全的發展,而泰國就是當下這個自由民主體系遭到重大挑戰的最明顯實例。

本次開放選舉的下議院有五百個席次,在透過選舉選出五百名議員後,是由上下議院的所有議員一起選出新的總理人選,而上議員的席位是由軍政府指定的人選擔任,所以實際上軍方所成立的政黨只要在下議院選舉贏得 126 席,就能掌握總理選舉。

此外,在軍政府於 2016 年制定的憲法中,規定新政府要恪遵軍政府訂下的20年發展計畫,該計畫從去年開始實行,範圍橫跨國家安全、社會平等、發展議題等領域,上議院還有權力擋下下議院通過的法律,加上軍政府的新憲法賦予常任官僚、軍方和法官足夠的權力來阻礙民選政府的施政。即使整個大選的過程是公平、公開、公正而代表軍政府的政黨也遭到大敗,新政府是否能順利施政仍然是個很大的問號。

泰國將在 24 日舉行眾議院選舉,由於軍方已能實質掌握參議院 250 席,為泰黨總理候選人蘇達拉呼籲民主陣營要團結,不能再讓軍方勢力繼續執政。圖片來源:中央社

保守派政商軍聯盟

但真正造成泰國長期卡在中等收入國家的緩慢成長所得水準,社會依然被高度不平等制約困境的原因不光是政治競爭的失序,更是整個國家長期被寡頭政經聯盟所壟斷,中國和泰國關係的大舉推進,更惡化了這個模式。

泰國軍方干政由來已久,上台之後會和華裔商人主導的商界密切合作, 而大宗農作物出口是商界的主要利益所在,所以在軍方與商界充分雨露均霑下,泰國靠者相當自由的對外貿易政策,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成長。但在貿易領域之外,國內市場遭到有軍方撐腰的寡頭控制,最好的例子就是在軍方開放選舉之後,曾有反對黨候選人列出了軍頭他儂的兒子和十幾位位高權重的將軍,總共擔任了兩百多家大公司的董事。

七零年代以石油危機為導火線,學生對於這個腐敗的政商聯盟發起了激烈的抗議,不管是文人或是軍人政府都無力有效應對。直到 1980 年炳上將執政八年期間,在有泰王撐腰下,支持技術官僚執行痛苦但是必要的總體經濟緊縮政策,讓國家經濟慢慢重回正軌。

從八零年代後期開始,泰國由於政治安定,受惠於為了因應廣場協定日圓大幅升值而開始找尋海外製造基地日本投資者,進入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同時期馬來西亞陷入巫統分裂的政爭,菲律賓在經歷後馬可仕時代痛苦的經濟調整)。

一方面基於軍方在軍事統治一段時期之後會開放選舉來增加合法性,另一方面因為炳上將優異的政績使得這個保守政商聯盟支持的人幾乎是必勝,炳上將在八八年退位,之後直到戴克辛上台之前,總理職位基本上在昭華利將軍、 老牌政黨民主黨的黨主席呂基文(Chuan Leekpai,雖出身貧苦,但從政之前擔任律師,屬於曼谷的保守華人菁英圈)以及綽號是 ”Walking ATM” 的商業大亨馬德祥(Banharn)三人之間轉動,用肥水不落外人田來形容這段民主化後的政商結盟,可說是很恰當。這個聯盟,持續到戴克辛上台後以富有魅力的民粹政治手腕對泰國傳統的政治版圖形成重大衝擊為止。

保守派與戴克辛的鬥爭

在 2014 年普拉育上將發動政變推翻戴克辛的代理人,也是他的妹妹盈拉之前,政治爭議之所以不斷,屢屢讓國家陷入僵局的核心因素其實也很簡單:從一九三零年來由泰王、曼谷華人資本家與軍方組成的菁英保守勢力,一心想要終結戴克辛開啟的「潘朵拉盒子」──以各種公共開支爭取廣大鄉間的貧苦農民,換取選舉勝利,長期執政。也正因為戴克辛非常有手腕地執行了這個政治策略,使得這股長期掌控泰國政治經濟的保守菁英面臨從此被邊緣化的險境。

於是從零六年開始,我們便可以看到這個保守聯盟用盡各種手法,要把經由民主選出的戴克辛與後續的代言人趕下政壇。最先是由八零年代成功帶領泰國度過經濟危機,並過渡到民主政體的前軍事強人/樞密院主席炳上將開第一槍,默許軍方在零六年首次推翻戴克辛。

泰國前總理戴克辛流亡海外超過 10 年,仍有廣大的泰國民眾懷念戴克辛的執政。圖為為泰黨支持者在造勢場合高聲吶喊,替為泰黨加油。圖片來源:中央社

後來代表戴克辛出馬再度勝選的新總理沙瑪,更只因為曾經收受上電視主持烹飪節目的酬勞被判違憲而下台。而出來發動黃衫軍抗議新總理宋猜的前華裔媒體大亨林明達便是這個保守聯盟的台前代理人,而黃衫軍抗議的最高潮,是佔領了曼谷的國際機場,整個過程輕而易舉,根本是走進去的,看似詭異,其實原因如出一轍:背後有人默許、鼓勵,要讓政府難堪。

後來針對盈拉的抗議更是荒謬,連重新選舉也不接受,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選不贏, 只好用硬耍無賴的方式要求盈拉下台。從這很簡短的敘述中應該不難看出,泰國民主無法順利運行,說穿了不過就是既得利益不想讓一個不代表他們利益的人執政,因此務必要讓民主失靈,從國際比較的觀點來看,可能只有阿拉伯之春後埃及的情況和泰國有點類似。

從美國到中國:泰國軍方盟友的轉變

軍方之所以能在這個保守的佔主導地位,以守護王室之名壟斷政經大權,關鍵在於他們從首位軍事強人沙立將軍開始,在東南亞的反共熱戰中,堅定的成為美國的盟友,獲得了大筆的美援。沙立於 1963 年去世,前兩年美國的軍事援助分別高達 8800 萬美金和 7200 萬美金。到了 1969 年,駐在越南的泰國戰鬥部隊已高達一萬一千五百六十八人。在沙立的繼承人,他儂將軍執政時期,美軍在泰國有七個基地,最高峰時竟有五萬人派駐。泰國更是最多高階將領赴美接受美式軍事教育的同盟國。

這種堅定的軍事同盟關係到了柄將軍執政的 80 年代因為貿易上的磨擦出現了低潮,到了民主黨的文人政府時期,在呂基文一貫而全面親美政策下和美國達到關係高點。但 97 亞洲金融風暴後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對泰國提出的嚴苛援助條件和傲慢態度,形成兩國關係徹底變化的轉捩點。國力漸強的中國便適時填補了這個空隙。

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泰國最重要的盟友是多方面的。雖然美泰依然保有密切的軍事合作,每年在泰國舉行亞太規模最大的代號「金眼鏡蛇」軍事演習,美國也給予泰國主要非北約盟邦的盟友地位(Major non-NATO status)。但這些只能算是冷戰時期雙方在東南亞激烈軍事對抗中密切合作的歷史遺緒,2007 年,美國作為東協第二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就被中國超越;到了 2014 年,中國也超越日本成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泰國在稻米、橡膠與鐵道建設上有大量商業往來。

除了東協加三機制,中國和泰國可以在接近 40 個不同的合作對話機制中接觸,美泰之間卻不到十個。中國和泰國間也從陸軍開始,再到海軍,乃至 2015 年時,連空軍都有聯合軍事演習。中國也開始對泰國進行潛水艇、裝甲車等的軍售,更在泰國設立了超過十個孔子學院來推廣其意識形態。

另外,泰共雙方一直都進行極為頻繁的高層互訪,中國總理李克強更成為泰國政治史上首位在泰國國會演講的外國元首(三位到訪過泰國的美國總統柯林頓、小布希和歐巴馬都無此殊榮)。另外一個不比較不為人注意的面向是:泰國最知名的華商──正大集團(卜蜂)在中國有巨大而廣泛的投資,而泰國 2000 年後的每一屆內閣,裡面都有正大集團出身的部長。

淡出泰國的美國

相形之下,在美國專注於反恐戰爭的布希政府,前國務卿萊斯兩次失約未能出席東協外長高峰會。國務院負責泰國的專員從高峰的五人降到歐巴馬時期的一人。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和泰國外長的關係極壞,他的屬下想要他撥出十分鐘來討論泰國事務都不可得。

而美國近來派駐泰國的外交官,多半已不通泰文,也非對泰國事務有長期關注的專家,更不像早期的駐泰外交官常娶當地女子為妻。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當普拉育將軍再次發動政變讓盈拉下台後,美國發表了一個希望泰國儘速回歸民主的聲明,並進行凍結某些軍事援助和高層互訪,反觀中國卻很快和軍政府進行了雙方第二次的經濟戰略對話。

所以總的來說,就如同本專欄之前曾探討過美國主導的自由民主世界為何出現大問題的文章所言,美國打造的世界秩序弱化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將過多的精力用在反恐,2008 年後,又因為內政議題纏身而失去對傳統重要地緣政治盟友的關注。泰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而中國透過大量軍售的不透明傭金和泰國政治人物建立的關係、大量國企在泰國的投資。還有給正大集團在內地巨大的商業利益,都是助長泰國政壇原本就嚴重的貪腐。

中國更是從來不對泰國內部政治動盪發表任何評論,只求和政客與王室建立特殊的私人關係,這些對泰國政治的負面影響,恐怕是有自由公正的選舉也不能彌補的。因此,如果大選後反軍政府的政治勢力如果還能在惡劣的條件下脫穎而出掌握執行權,是否能成功抵擋中國的影響、收買,才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