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原生白松露找到了 最快10年後人工生產

圖片來源:中央社

林試所費時 4 年多,找到台灣原生白松露「深脈松露」並在國際期刊發表,因為這種松露香氣迷人,堪稱台灣第一,將研究穩定繁殖菌絲及栽種技術,預計 10 年後技轉及商業生產。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表示,市售白松露 1 公斤新台幣 60 幾萬元,多仰賴進口;今天召開記者會發表新種「深脈松露」,公布推展研究成果。

林試所副研究員傅春旭指出,計畫萌生於一群跟他一樣懷著熱忱的學生,展開尋找台灣本地松露行動。傅春旭的學生補充, 2014 年起,他們陸續找到 5 種新種的真松露,包含台灣腔塊菌、深脈松露、雲杉松露、小西氏石櫟松露及台東松露。

其中,深脈松露是 2017 年在南投溪頭地區油杉根圈土壤找到的,共找到 10 幾顆,白色的,而且香氣最迷人,所以選擇用以深脈松露展開人工培植技術的開發。

林試所所長張彬說,新發現原生種深脈松露(學名Tuber elevatireticulatum,)已在 2018 年 10 月 29 日中研院發行的國際期刊(季刊)Botanical Studies發表。傅春旭的學生說,此研究發現也將投件到MYCOTAXON、MYCOSCIENCE 國際期刊,向國際發表。

傅春旭說,接下來將花費 2 年時間,預計完成深脈松露人工生產技術的研究,包含實驗室與林地兩部分。

傅春旭的學生補充,自然界裏,孢子發芽會長出菌絲,實驗室裏則是把松露子實體分離,以組織培養培育出菌絲,這樣做的成本太貴,所以要讓菌絲進行細胞分裂,產生菌絲,可是菌絲繼代過程進行多次後,活性會減弱,所以要研究出不讓活性減弱,可穩定繼代產出菌絲的溫度、光照、培養基配方,讓菌絲人工產出。

林地部分的人工生產技術研究,則是要讓菌絲種在樹根中,穩定長出松露子實體。傅春旭補充,通常要長 8 年,已計畫在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的多納、鳳崗 2 個苗圃進行。最快 10 年後誕生人工生產松露的產業技術。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