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資訊科技帶來人類社會毁滅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pixabay

最近接到很多記者的電話詢問有關資訊安全和資料隱私等等相關的問題,我真的無法一一回答,其實在我臉書的首頁簡介,已經承認了我有這樣的怪癖,不上電視、不喜歡接受記者的訪問,最近幾天的確是例外的情形,台灣了解這些問題的人很多,他們也比我有更多的學問。

在數位轉型的過程裡面,資訊科技的高度發展,人類的行為重新被定義,人類的各種行為和需求,尤其安全變成非常重要的議題。

人文背景出身的朋友不熟悉科技與技術,理工背景出身的朋友不熟悉人類的社會行為,不是將資訊安全過度政治化,就是將資訊安全過度技術化,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務實的做法就是做風險評估,不打地圖炮,按照風險的高低配置資源,控制風險的發生。

雖然兩邊的朋友和長官都不同意,但資訊安全是一種妥協的藝術,是一種資源的配置,人類世界不存在絕對安全的事情,除了死亡以外,所有人一定會受到各種不同的危險。

剛剛打電話給我的那位公視記者,很抱歉我沒有辦法能夠回答妳的問題,我有講到一本我正在看的近期時代周刊,裡面有好幾篇重要的文章在討論資訊社會網路高度發展下所造成的問題。

在現今的網路社群媒體如何對民主社會造成危害,我們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來防止。我們的手機及其他各式電子用品還有可能被暗藏後門。

手機之外,接下來要陸續站上主舞台的是各式的智慧家居用品(音箱、門鎖、監視器、(掃地)機器人等)和智慧汽車。每樣東西都有共同特質:資訊收集 + AI + 聯網。一天二十四小時,食衣住行育樂、眼睛看的、耳朵聽的、嘴巴講的、手寫(打)的、四肢行動的、甚至是各式的生物感測(指紋、臉、微血管、心跳、血壓、血糖、細胞⋯),一切的一切,都將無所遁形。

圖片來源:李忠憲 臉書

尤其之中 Tim Cook 的文章,簡單扼要、擲地有聲,他基本上就是主張立法,強制規定沒有資訊所有者的主動同意前,資料都不准被使用,更不准被交易。這個人跟其他網路公司大神想法不一樣,不是商業利益作為最優先的考量,蘋果的手機當然還是有零星的資安風險,但是全世界沒有一間手機網路服務公司的 CEO 有他這樣進步的想法。

推薦大家去看這幾篇文章,或許可以跳脫目前狹隘的視野,對於現代資訊網路科技的反省,有更多的意見可以參考。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