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素樸勛專欄》最後一部純臺語電影,近40年前的《陳三五娘》

圖片來源:翻攝自YouTube

1981 年元旦這一天,臺語歌仔戲電影《陳三五娘》,在今日、萬華、南京、大觀等戲院全省聯映。

正宗臺語電影

日治時期的電影院有臺語辨士,但沒有臺語電影,最初的閩南語電影是 1949 年的廈語片《雪梅思君》。「廈語片」是閩南語廈門話為主的電影,比起臺語音調略有不同。宣傳上,片商通常會在報紙廣告上刊著「廈語片」字樣,一直到 1956 本土製作的《薛平貴與王寶釧》用了「正宗臺語」在宣傳上作為區隔,於是有正宗臺語電影的稱呼。

這部台灣人自製自攝的《薛平貴與王寶釧》也是臺灣臺語電影的起源。

逆流而上

臺語電影在 1965 年來到高峰,四年間產量高達 475 部,年均產量都破百,產量展現了市場對於電影的需求,但終究進不了主流,自 1962 年開始的國語片金馬獎就拒絕臺語電影,因為要送檢的時候必須要填「閩南語片」,金馬獎為了獎勵國語影片,規定報名角逐的影片內容以國語發音或配音。

1969 年國語電影產量首度超越臺語片,到了 1974 年臺語電影產量只有個位數,而國語電影來到了兩百多部。

失序的主流

國語電影坐實主流話語權,面對西洋片強力擠壓之外,同時也必須面對大環境的局勢變化。

1979 年的元旦中國與美國建交,這年的二月,日新戲院挖出了 1960 的電影《醜陋的美國人》來上映。而公營片廠回應台灣本土意識的方式,是在 1978 推出了《香火》、1979 的《源》還有 1980 的《大湖英烈》,用濃濃的民族情感氣息來壓制台灣獨立的聲音。而 1979 年年底的世界人權日,台灣發生了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

1979 年夏天,犯罪電影《錯誤的第一步》引起了風潮,國語電影題材開始走向異色、犯罪、賭博題材,跟風搶拍層出不窮,電影界的剝削拍攝、影人失序的新聞也此起彼落,1978 年新聞局以發照的方式試圖整頓,1979 年年底更以分批座談的方式與領證演員座談,但電影業界持續崩壞,影人遭受攻擊、電影片廠被砸毀,1980 年知名演員許不了因為不堪拍戲被剝削逃跑,《天才與蠢才》的拍攝一度停工。1984 年 11 月的一清專案掃黑行動中,更有許多影界人士在名單當中,動蕩的年代,國際跟社會局勢都不平靜。

電影消失 臺語還在

最後一部臺語電影在這樣的動盪中落幕,1955 年到 1981 年間,臺語電影的產量大約有一千多部,最後一部《陳三五娘》上映只有十天左右,留下戲院內的最後身影。

剛進入了 80 年代,也是錄影帶跟電視崛起的世代 ,《陳三五娘》飾演五娘的司馬玉嬌後來也轉戰電視,1984 年在《鐵血楊家將》中飾演楊八妹,更在電視節目《天天開心》中主持長達 14 年,《天天開心》節目開頭固定有臺語歌手打歌,更有臺語俚語時間,用臺語說明做人處事的道理。另一方面飾演陳三的楊麗花,在 80 年代亦已經是電視歌仔戲的同義詞了。

電影發展持續更迭,語言的框架不再,當代的電影獎項更超脫語言規範如《賽德克.巴萊》跟《大佛普拉斯》在今日已經都有機會受到金馬獎的肯定了,這當然是許多體制內從業人員,跟許多電影人的努力,在此無法簡單詳述,但沒關係,雖然最後一部《陳三五娘》消失了,但是臺語還在。

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標題:【電影與歷史】最後一部純臺語電影 1981 年《陳三五娘》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