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非洲豬瘟經廚餘入侵養豬業,政府用補助誘導改餵飼料。十大神農養豬達人鄭育松說,多數養黑豬的是土黑豬,屠宰率差,餵飼料養改良品種黑豬的屠宰率多 3 成,才能兼顧防疫。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代理主委陳吉仲今天下午率幕僚會同產學界舉行「廚餘養豬戶轉用飼料及退場輔導方案」記者會宣布,為了讓非洲豬瘟防疫沒破口,明年 1 月 2 日到 3 月底,開放 2045 戶餵廚餘的養豬戶申請改餵飼料或離牧補助,推估所需預算最多約新台幣 20 億元。
不過,餵廚餘的養豬場多是飼養黑豬,業界稱,餵廚餘是為了讓豬肉有風味,深怕改餵飼料,風味改變。
位在彰化、身為養豬戶第三代、2015 年獲頒十大神農獎的鄭育松接受電話專訪時說,他養過白豬、土黑豬、改良品種黑豬,最清楚差異在哪,目前多數人養的黑豬接近台灣原生種的土黑豬,但是因為一隻豬屠宰後可用的比率,即屠宰率很差,所以飼養時間要拉長。
他進一步說,養土黑豬要養 12 到 15 個月才能屠宰,對照他現在養的是「高畜黑豬」與「畜試黑豬 1 號」交配的黑豬改良品種,則只要養 7 個月,才花一半時間就養到 125 公斤;土黑豬的屠宰率不到 5 成,改良品種達 7 成 8,相差快 3 成;他也曾用飼料餵土黑豬,屠宰率一樣拉不上去,只有改良品種吃飼料才長得好。
他還說,目前多數養土黑豬的養豬戶擔心改餵飼料,肥肉多的問題會出現,那是因為飼料是高蛋白,但是土黑豬吃了會連五花肉都難以一層瘦肉、一層肥肉的均勻分布,所以才會餵飼廚餘,而不餵飼料。
鄭育松表示,但是養改良品種黑豬則不會有以上養土黑豬的問題出現,餵了飼料後不僅肥瘦分布漂亮、屠宰率高,飼養時間也縮短將近一半,又能兼顧防疫,才是永續經營黑豬產業的根本解決之道,而且品質好又獲得生技業者及高檔肉品進口商青睞,銷售產值穩定。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