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人權影展看浩劫 集中營生還者細說從頭

納粹的集中營遺址。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barakbro

明天是世界人權日,「當代人權影像展」將放映法國紀錄片導演克勞德.朗茲曼經典作品「浩劫」,他花 11 年走訪 14 國,片長 9.5 小時訪談納粹集中營生還者,從歷史看人權重要性。

12 月 10 日是世界人權日,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林木材策劃「中正之下-當代人權影像展」,選映8位國內外紀錄片導演、當代藝術家紀錄片及錄像藝術,透過影音作品,反思關於人權的種種思辨。

主辦單位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表示,2018 年適逢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 70 週年,中正紀念堂的空間有其特殊性與歷史性,隨著時代變遷與民主發展,在這個場域一直持續著有關威權、正義、真相的討論與思辨。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說,本展特別以紀錄片及錄像藝術的方式呈現,讓觀者可以觸發不同面向的思考,透過影像的力量,重新觀照並再思考原有的意識型態、自我認同、歷史回憶等認知。

林木材表示,當代人權影像展能在中正紀念堂這個極具指標性意義的空間舉辦,有其特殊意義,也成為本次展覽發想時的核心命題。所謂「人權」與「威權象徵/建築」,能否相容並存、而又該如何思考以及看待這個並存的狀態。

這次展覽將放映紀錄片導演克勞德.朗茲曼(Claude Lanzmann)在 1985 年推出、長達 9.5 小時的經典作品「浩劫」(Shoah)。

朗茲曼以 11 年的時間走訪 14 個國家,訪談納粹集中營的生還者,本片多次被票選為紀錄影史中第一名,也是探討集中營大屠殺最具代表性的影片。影片主題是死亡而非倖存,因為生者無法為死者發聲,觀眾將搭上這班死亡列車,走入歷史的黑暗之心。

朗茲曼 1925 年出生於法國巴黎,二戰期間積極參與地下抗德工作,年輕時是沙特與西蒙波娃的戰友,1970 年開始拍攝紀錄片,所有影片都關注納粹大屠殺的真相與其對後世的影響,2011 年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今年 7 月逝世。

另外也將播映 4 名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包括姚瑞中的「萬歲」等 4 部作品,將解嚴後仍殘存的歷史幽魂以黑色幽默方式讓觀者重新意識;朱駿騰的「台灣.台灣」,將「台灣」的概念以 2 位演員即興演出方式進行極限探究。

余政達的「中華民國頌」,透過教唱外國人「中華民國頌」歌曲,拼湊完成此一雙重隱喻之作品;王鼎曄的「瘋狂電擊-中華民國國旗歌」,則以邊唱國旗歌同時電擊,由弱到強,邊唱邊電的各種表情反應呈現其作品。

國外紀錄片包括傑.羅森布萊特(Jay Rosenblatt)執導的「人性殘跡」(Human Remains),將5位知名威權統治者日常生活與對話的檔案影像,經過巧妙拼貼與轉譯,訴說何謂邪惡的平庸。

安卓瑞恩.佩希(Adrian Paci)的「空位時期」(Interregnum) ,拼貼多位統治者死後,由官方拍攝的全民與天地同悲的哀悼影像,呈現集體創傷卻真假難辨的歷史記憶。

馬歇爾.庫瑞(Marshall Curry)的「花園一夜」(A Night at the Garden),將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內慶祝納粹主義的聚會影片檔案,透過編排探討意識型態的散播及這段被遺忘的歷史。

「中正之下-當代人權影像展」明天起至明年 3 月 17 日在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展出。至於克勞德.朗茲曼「浩劫」則在明年 2 月 16 日、3 月 2 日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播映。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