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兒虐事件層出不窮 立院建議設置跨區域整合機制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Counselling

立法院法制局研究指出,兒虐事件層出不窮,平均不到 9 分鐘發生 1 件,每天超過 11 人列入保護,行政院核定的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未見成效,建議設置跨區域、縣市整合機制,並完善通報機制。

根據立法院法制局 11 月的「兒童受虐事件之聯繫與通報機制整合問題研析」報告指出,台灣在 1973 年就制定「兒童福利法」, 2011 年則完成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但兒虐仍層出不窮。

報告指出,據衛福部統計,去年疑遭受不當對待的兒童少年保護通報案件有 5 萬 9912 件,今年前 2 季也有 2 萬 9211 件,平均不到 9 分鐘發生 1 件,每天有超過 11 人列入兒少保護案件。兒虐事件多來自家庭暴力,因其隱匿性,或被認為是家務事,更讓外界難以介入,真正受虐人數可能遠超過想像。

報告指出,目前行政院已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各地方政府均有類似整合型安全網等服務,但未見成效,也未見跨區域、縣市的整合協調機制。如何確保各單位間的整合、協調,避免出現漏接現象,將可讓兒少保護網絡更加完善。

報告指出,建議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應增訂跨區域、縣市整合機制的相關條文,明定設置跨區域、縣市整合機制、加強跨區域網絡單位業務聯繫、釐清權責分工與任務指派,並協調建立指標的全國一致性評估標準與共通性,以減少兒虐發生。

報告指出,為讓兒虐事件的通報機制更加完善,建議應建立整合衛政、社政、教育及警政等通報機制,並建置更有效的全國通報機制管理整合平台,透過數據化管理,在個案通報、開案、評估、派案、處遇、輔導、轉介及結案等階段,都能與各系統進行勾稽比對、強化追蹤且密切聯繫各網絡單位流程與進度。

報告指出,除事發後的通報與救援外,風險因子的預警機制也逐漸受到重視,要防範兒虐事件,除加強親職與照護意識外,也建議應持續加強宣導兒少保護的全民意識、強化基層社區聯繫網絡,才能有效防範兒虐事件的發生。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