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財劃法修法選後啟動 地方財政可望重新洗牌

圖片來源:中央社

九合一選舉結束,攸關政府資源分配的財劃法將重啟修法,雖地方獲配財源「只多不少」為此次修法原則,然而,中央「把餅做大」的空間有限,預料修法過程勢將充滿政治角力。

地方政府長期叫窮,且面臨人才流失等問題,多數縣市都認為財源不足或分配不均,希望擴大統籌分配稅款規模,釋出更多財源給地方;或是調整統籌稅款分配公式,避免獨厚特定縣市,因此近 20 年未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行政院長賴清德已表示將在年底選後「適時推動」;財政部官員也表示,一定會使命必達。

1951 年頒行的財劃法,目的是規範各級政府財政收支分類、劃分、調整,以確立中央與地方間的財政關係,並調和地方財政與均衡區域發展。然而 60 幾年來,中央與地方針對財政收支該如何劃分,一直存有歧見,雖歷經 10 次修正,但仍無法改善地方政府財源不足、須仰賴中央政府補助的情況。

為此,行政院於 2002 年再次提出財劃法修法草案,雖一度送入立法院院會,但在缺乏共識下遭退回並擱置,最終「屆期不續審」,一切得重新開始。在行政院前院長林全的擘劃下,新版財劃法修正案才在去年重見天日,卻又因時值九合一地方選舉,不得不暫緩推動。

財政部 8 月底宣布,新任縣市長在 12 月 25 日就職後,財政部就會找地方政府開會,「修法進程不因選舉結果而有所調整」;不過,官員也坦言,財劃法難修之處,在於「資源有限,但人心無窮」。

財政部官員說,本次財劃法修法原則,是地方獲配財源「只多不少」,換言之,就是只有中央釋出財源,「這也是地方政府唯一的共識,但中央自己都有收支差短,要中央割肉,能割多少?」

此外,本次財劃法修法主要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優先彌補地方政府的基本收支差短,達到「齊頭式」平等。其次是透過「財政努力」與「基本建設」兩指標,讓地方政府「各憑本事」,哪個縣市做得好,就可以多分配一些。

官員表示,財政部會將相關指標分析得更細緻,並建立相對公平的分配公式,但各地方政府其實有各自的盤算。例如新北市就認為人口指標應增加權重;桃園市則因轄內工廠多污染高,提出應納入「環境負擔指標」等。

「每個人都有各自認為最重要的點,且因為財劃法修法不易,若這時相忍為國,可能要等個 20 年才能還公道,所以當然不願讓」,官員一句話,點出地方政府不願妥協的原因。

「財劃法修法的困難所在,就是無法用民主方式解決」,財政部官員說,民主體制下,很多議題可以透過公民投票等方式決定,但財劃法如果用民主方式決定,人口少的地方政府就會被吃死死,毫無話語權。

財政部官員坦言,財劃法本身是個政治問題,未來修法草案送入行政院核定後,一定會送立法院審議,屆時將成為朝野角力的戰場。財政部作為負責修法的行政機關,唯一能做的就是「秉持專業」,透過客觀、合理性的論述,儘量說服地方政府,「情感上的問題,只能用專業說服」。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