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從反毒反同和尚破戒事件說起…讓平權陽光照進來

芋傳媒資料照片

本文作者鍾昀澤,授權芋傳媒刊載。

身為一位佛教徒,很遺憾聽到近日的佛門醜聞,一位曾任中華佛教青年會祕書長及常務理事的比丘 (受過具足戒的男性獨身宗教師) 法師被控持有並施用毒品,且據新聞所示通訊軟體截圖,也有經常性購買毒品的紀錄,更令人痛心的是,如果爆料影音無誤,這位法師也曾多次與男性發生性關係(根據僧律,男性生殖器進入陰道、肛門或口腔,是波羅夷根本重罪,是佛法中斷頭人,僧團可以將之驅擯,使之還俗失去僧格)

而令人咋舌的是,據新聞所載該比丘法師的師父,竟是長年宣導反毒,近年則高舉反同大麾的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去年釋字第 748 號作成後,法師號召民眾寄「內裝冥紙的信封」給大法官,而我在台大旁聽憲法課時,授課教授也確實提到她認識的大法官收到了冥紙…

圖片來源:截自自由時報

想起法師的發言:「(同性婚姻)傷害固有的文化或者倫理道德,這是很不應該的!」令人唏噓,不由得想起昭慧法師所言:「越是憎惡同志婚姻,你家出現同志兒女的機率是越高的!」

現下對此醜聞口誅筆伐、訕笑辱罵者已然不少,我不願不分青紅皂白、妖魔化的、見獵心喜的去扒糞。我只想平靜溫和地,談整起醜聞突顯的重點:獨身宗教師與同性性行為間的曖昧地帶,進而佛教團體與道場應面對並接受 LGBT 同性戀者等性少數族群的存在與權益。

僧團中同性性行為的出現,並非新聞,早在佛陀時代,僧團內就發生了同性性行為及跨性別者性行為相關的社會事件,因此佛陀「隨犯隨制」,因應當時僧團內發生及僧俗交流肇生的社會事件,制定、修正了歸範僧尼的戒律。

相較於僧侶與異性違反「性」相關的戒律,佛陀並未對僧侶與同性違反「性」相關的戒律處以較之更重的責罰。佛陀明示,淫欲是障道法,因此戒律是用來協助去除邁向涅槃進程上的阻礙,不是用以威嚇弟子。戒律是用來幫助眾生練習從性欲的束縛中解脫,最終使自己乃至他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也是佛陀將淫戒置於比丘、比丘尼四波羅夷根本重戒之首的理由。考量到僧團是單一性別的封閉團體,為免紛擾,佛陀在僧律中禁止「半擇迦」(pandaka;漢傳經典多譯為黃門)出家。

「半擇迦」究竟所指為何?其定義範圍是否涵蓋同性戀者?若有涵蓋,又是何種類型的同性戀者,或進行何種性實踐的同性戀者?不同的佛典文獻記載、不同的部派戒法傳承,加上現代學術界的考究,使得此一答案不一而足,佛教界內缺乏一致共識。然而現實就是,從過去到現在,從漢傳佛教圈至南傳佛教圈,都存在著同志僧侶,未來也還是會有同志進入僧團出家,事實上同性戀者在外表、舉止很多時候與常人無異,這絕非受戒前的檢驗、問遮難可以禁絕。也有研究上座部佛教(俗稱南傳佛教)的學者認為,「半擇迦」的真正意義是淫欲極重而不堪入道者,與是否是 LGBT 性少數族群無關。

而且,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同性戀是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與是否會進行同性性行為,兩者並非絕對掛鉤。身處長期與同性生活在一起的環境(如僧團、軍隊、監獄),異性戀者也可能因為性衝動而與同性合意或強迫地發生性行為,而也可能部分同性戀者對性事不感興趣,而終生未發生同性性行為。因此若想「剔除」僧團中的同志僧侶並不實際,且也無法斷絕同性性行為。

而反同或支持同婚,也與道場戒律是否清淨無關。若反對同婚,不給予同性戀者婚姻保障,就能促成佛門清淨,那麼過去禮法森嚴的明代封建社會,怎麼還會出現不少如《古今談概》、《子不語》、《笑林廣記》、《初刻拍案驚奇》、《新編覺世語桐影》…,記載訕笑佛門同性穢事的筆記小說及雜記呢?

事實上,就這次性醜聞恰恰顯示「強力反同」只會造成陽奉陰違、虛以委蛇的體制,而在這樣的體制架構下,一個原本可以發光發熱奉獻佛教的青年僧才,或許是在自我否定中扭曲了人格,在道場間送往迎來中銷磨了道心,在經歷體制內黑暗後,喪失對佛陀三寶及因果報應的信仰,信心與求道初衷消滅後,轉而恣意妄為…在教團、僧團不斷灌輸對 LGBT 性少數族群歧視言論,使性別不平等的觀念瀰散宗教團體,只會茲生性霸凌甚至性侵害,對於整體宗教團體的修學素養及布教影響力恐怕是弊大於利,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不論是佛教或天主教,都面臨獨身宗教師漸漸凋零的狀況,在僧少稀缺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宗教師的性別、性取向與性別特質,創造有利他們修學的環境,鼓勵透過白骨觀、三十二身分等禪修,降低煩惱,以禪定生出信、念、慚、愧、無貪、無瞋等美心所(sobhana-cetasika),自然道德品格會提升,不勞教條口號。現代社會欲望沸騰,通訊社交媒介發達,只在「身」上約束,破戒犯規仍會屢禁不絕,惟有「心」的提昇,清涼戒風會自然吹起。

另一方面,此次醜聞也再次顯示,僧團內部監督機制(羯磨)在台灣的失效,中國佛教會在山頭教團興起後的逐漸邊緣化,同時也值得每個佛教徒檢視、探討《宗教基本法》和《宗教團體法》兩草案。

對於還俗、破戒之人,我們也要學著悲憫與同理,因為宗教師持守任何一條戒其實都不容易,何況,比丘獨身修道從來就是一條難行能行之路。欲受持任何佛教戒律,甚至發心出家者,皆應衡量自己的能力與生活環境,選擇「做的到,能長久奉行」的戒律,貪多嚼不爛或眼高手低,受了戒卻毀誓破戒,徒增自他及佛教困擾。

我祈願著,是的我依然祈願著,這位比丘法師內心還有對佛陀三寶一絲信仰,相信佛法是離苦得樂之道徑,對於涅槃寂靜的確實存在懷抱信心。只要還有一線光透入,黑暗就會被照破,如是,我祈願。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