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緬懷張炎憲 陳翠蓮:他為台灣奉獻到最後一刻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攝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報導)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的「三連講堂—張炎憲台灣史系列講座」,今(3 日)展開第二場。由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教授何義麟主持,以「懷念一位思想與行動的巨人—張炎憲教授」為題,邀請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主講。陳翠蓮回想過去與張炎憲老師最早的接觸、共事,也分享張炎憲老師幾個重要的人格特質、修養及操守等,與現場聽眾一同緬懷張炎憲老師對台灣的貢獻。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何義麟。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攝

陳翠蓮教授回憶,2000 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張炎憲出任國史館館長,號召台灣史學界進行二二八研究、撰寫相關責任歸屬報告、製作二二八辭典、著手白色恐怖檔案等,她談到,自己有幸參與追隨,過程中更領略了張炎憲老師的目標、大公無私的領導風格,心中敬佩不已。

她表示,張炎憲老師在台灣史研究尚未興盛的年代,就已經深入思考台灣文化與台灣人認同的問題。張炎憲在當時特別指出,大多數台灣知識份子懾服於統治者,以統治者的思考為標準,因此,戰後的台灣學術界成為漢人文化中心論述,不僅台灣歷史與文化研究躊躇不前,台灣主體性更是無法建立。

經張炎憲老師長年的努力、奔走,台灣研究終於從在野進入體制。但是,張炎憲老師也擔心,過去長期受到壓抑的台灣史研究,一旦到了學院,「會不會失去台灣史原有的百折不撓的生命力,以及『台灣精神』?」因此,他殷切期許台灣史研究能夠維持「開創、活潑、感情、多元」,並強調學術研究不能背離社會關懷。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翠蓮。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攝

陳翠蓮教授也提到,張炎憲老師推崇陳水扁總統主政期間,在任何面向都逐漸以台灣為主軸,建立台灣主體意識。即使 2008 年國民黨重掌政權,張炎憲老師仍一刻不得閒,積極維護台灣國家認同,直到 2014 年十月,張炎憲老師為心愛的台灣奮戰到最後一刻而辭世。

張炎憲遺孀林琇梨今天也出席活動,致詞時特別感念與會聽眾。她說,張炎憲在台大萌生對台灣史的興趣,但在國內卻找不到適合的老師能夠帶領他,只能選擇去日本留學,同時養成他對台灣的使命感。

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遺孀林琇梨女士。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攝

林琇梨透露,以前常常在家都找不到人,他老是在外面跑,每次回到家不是累得要死,不然就是寫文章、替別人寫序,那年他突然走掉,這幾年也比較容易走出來,真的是「獨立生活」了。不過很感慨,他這一生書寫無數,出版這麼多書,但都是出別人的書,無論是白色恐怖或口述歷史,從來沒有自己的書,一本都沒有。去年能夠完成這本書(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當時她曾想說,真不知道要請誰幫他寫序,所幸有很多人的協助,讓她非常感謝。

林琇梨認為,「這對他來說真的是最大的安慰」,這九本全集總重 8.5 公斤,可是她的心更沈重。然而,她想起張炎憲講過的一句話:「為台灣打拚,艱苦一世人,有價值也有安慰」。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