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日學者:中日峰會可能簽署約60項合作備忘錄

圖片來源:中央社

日本東京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院長高原明生今天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 26 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兩人預期會談及經濟合作等問題,可能簽署 50 至 60 項合作備忘錄。

高原今天受邀在東京日本公益財團法人對外新聞中心(FPCJ)以「中日關係的現狀與展望」為題進行演講,他表示,安倍預定本月 25 日至 27 日訪問中國,與習近平舉行高峰會的焦點包括北韓問題、自由貿易、中日兩國在第3國市場進行經濟合作、創新與高科技合作等議題。

他認為,中日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空間,而經濟方面,中日都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一同推動亞太地區的經濟,中日將針對自由貿易這項重要原則進行對話。

高原表示,今年 5 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日時,中日雙方同意在第 3 國進行經濟合作,在安倍訪中之際,中日將針對此事召開論壇,之後將簽署許多合作備忘錄。

他指出,2011 年 311 大地震福島發生核災,中國目前還禁止日本 10 縣農產品進口。安倍訪中期間,中日雙方將討論食品問題,中國有可能鬆綁禁令。

中日關係從去年開始有回溫的現象,高原舉出 4 個影響中日關係的要因,包括國內政治、國際環境與安全保障、經濟利益、國民情感與認識。

他表示,外交是內政的延伸,2012 年 9 月因為釣魚台問題,中國出現大量反日報導,2012 年 12 月安倍當上首相之後,中國也有很多攻擊安倍的言論,因此在公開場合上,如果發表可理解日本的言論,就成了「政治不正確」。

高原指出,直到習近平於 2012 年 11 月當上中共總書記之後,藉由反腐敗等措施,漸漸鞏固權力基盤,才終於在 2014 年與安倍舉行第一次高峰會。

另外,高原說,中日關係之間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在典型的中國政府對外政策中,中國若與美國關係不睦,就會朝日本看。

他指出,自去年年底以來,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的態度非常嚴厲,讓中日關係有所發展,由於中國經濟減速日趨明顯,中美貿易摩擦激化,是促使中日靠攏的原因之一。

談到國民情感與認知,高原說,2012 年中日因釣魚台問題發生衝突後,中國掀起反日宣傳浪潮,中國人對日本的觀感惡化,而日本人看到中國派出公務船在釣魚台海域或在南海建人工島等,對中國觀感也惡化。後來出現了一個變化,大批中國觀光客訪日讓情況緩和,日前一項民調顯示,對日本有好感的中國人增加逾4成。

另外,高原認為,日本倡議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構想可相互連結。因為這都是長期性、多面的構想,有經濟面,也有軍事面。從日本角度來看,「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當中最重要的是經濟面,對中國而言,「一帶一路」構想最重要的也是經濟面。

高原認為,就這兩個倡議來說,最重要的都是經濟計畫,如果是好的計畫,中日就能進行合作,互蒙其利。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