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專題】只為一瞬之光 美國攝影師走遍荒野40年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報導)1975 年,有位年輕人帶著底片相機遊歷美國各地,在森林、山谷或荒野裡待上數個小時,就只為在光線映入的瞬間,按下快門,紀錄眼前所見的風景。如今,67 歲的他仍創作不懈,持續捕捉自然之美,而他的名字—克里斯多弗.伯克特(Christopher Burkett)也被寫入藝術史,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彩色攝影家之一。

伯克特在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展出代表作。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伯克特的作品被世界各大美術館所收藏,包含波特蘭藝術美術館、波士頓美術美術館、美國亞利桑那州創意攝影中心與圖森藝術美術館等機構。10 月 4 日至 7 日,他在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的邀請下,參加主題展「風景攝影藝術」,展出多幅代表作品,並親臨台灣與觀眾交流,現場參觀人潮熱絡,還有粉絲特地前來請他簽書。

參觀伯克特的作品人潮熱絡。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一次快門 一張底片定「色彩」 

生於 1951 年的伯克特,在美國西北部長大,之所以對攝影產生興趣,進而投入創作,或許是受到神的指引。他說,24、25 歲那幾年,他常上教堂,某次從教堂出來,看見外面有著美麗的光影,開始思索如何將眼前所見的景色分享給更多人欣賞,這聽起來可能是個怪異、不同於凡人的契機,但也因為這份經歷,讓他決定往後要專注在攝影事業上,並堅持了 40 年之久。

在那次神秘的體驗後,伯克特攜帶 8 X 10 片幅相機踏遍美國五十州,從攀登山脈、越過河川到進入森林,尋覓最原始壯闊的景觀,屏息等待最美的那一刻到來。然而,費盡千辛萬苦抵達之處,他通常只按一次快門、只用一張底片,從不擔心過曝、太暗或拍壞了,他認為,下一秒,光影可能就會變換,之後拍的照片,就沒有當下所拍的那麼完美。

伯克特在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展出的作品。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世界是由色彩組成的。」伯克特說明,這個概念雖然聽起來很抽象,但照片的本質不僅在於你所看到的表面,色彩與影像是恆久存在、具有更深沈的意義,就像過了幾年之後,你重新看同一張照片,會發現當下的意義仍存在,這也是他選擇自然景觀為題材的原因。

回憶美景 激動得起雞皮疙瘩

創作近半世紀,伯克特最難以忘懷的風景,是一張拍攝於 20 年前、位在維吉尼亞洲森林深處的照片,他只要想起當時按下快門的情景,內心就感動萬分。他感性地說:「每次講到這張照片,我就激動起全身起雞皮疙瘩,只有在那個位置與時間點,才能拍出這樣的風景。」

伯克特回憶道,那時,他佇立在山谷之中,林木綿延成一條線,中間形成類似拱形狀的景象,當時的光也很特別,不僅是陽光,還有一道光折射回來,為森林營造出薰衣草色彩般的霧。在那個瞬間,他只有拍下一張照片。

伯克特印象最深刻的作品〈Glowing Autumn Forest, Virginia〉。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除了同個場景只拍一張照片外,伯克特還有很多堅持,如沖洗底片時,從不調整色彩與裁切畫面,希望忠實地保留大自然的色調,呈現風景的簡潔感與高貴華麗,同時重現他透過鏡頭所見的景象。因此,他每次取景都會花費許多時間,要求最精準的構圖與曝光,像他於1993年來到阿拉斯加某處的荒野,看見數以萬計的葉子鋪滿地面,就停留了兩、三個小時,不斷思索如何構圖。

伯克特與作品〈Green Veratrum, Alaska, 1993〉合影。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攝影不只是單純按下快門這個動作,當下還要注意曝光,因為那會影響到他後續在暗房顯影、沖洗照片等細微的步驟與手法。」伯克特表示,雖然拍照的當下看不出來,但根據過往的經驗來判斷,他已經預想到這些葉子,在沖洗之後會很像火焰。他也認為,透過攝影,葉子不再只是漂亮的葉子,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存在,葉子會呈現出光影與生機盎然的場景。

相紙用光 就結束攝影生涯

在傳統照片紙逐漸停產的年代,伯克特仍使用 Cibachrome 相紙沖洗,並花費 8 小時完成每張照片的後製,而他手邊的存貨最多只能用到 75 歲左右。對此,他也表明說:「自己這輩子終將還是專注底片攝影,即便 Cibachrome 所有的存貨用光了,未來我也不會選擇使用數位相機,而是步出暗房,結束拍攝生涯,因為我做這件事已經 40 幾年。」

伯克特強調,自己沒有要貶低數位攝影的意思,純粹是自己很喜歡底片攝影,尤其是自己在暗房裡與攝影的相處過程,從沖洗、調顯影劑到在放大燈下把每一個畫素調整清晰,都是他很享受的部分,這種手感與互動歷程是數位攝影沒辦法取代的。

伯克特一年最多也只拍五張照片。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他也提到,一年之中,他最多花費一個半月到戶外實地攝影,最多也只拍五張照片,剩下的時間就是待在暗房裡,全心全意、專注在顯影底片與沖洗照片的過程。對他來說,這是非常私密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粹煉、反覆提升自己手藝的方式。

往後將全心淬煉沖洗底片

關於未來的創作計畫,伯克特希望能審視過去所拍攝的底片,看哪些還需要再沖洗,重新詮釋成一張完美的好照片。他坦言,現在體力不如從前,可能沒辦法再拍得那麼好,年輕時也有很強的動力,告訴自己得出去拍照,但每個人生階段有不同的高度,現在他專注在讓沖洗出來的照片,能夠更上一個層次。

「過去 40 年所拍攝累積的底片,每個當下都非常精確,對我來說,是最完美的光影與瞬間。」伯克特表示,拍得好,不代表底片一定沖洗得好,因為沖洗底片是需要經過不斷的練習與淬煉,他現在想全心全意投入在暗房的工作,將沖洗技術與照片提升到更好、更深的層次。

粉絲特地前來請伯克特(右)簽書。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