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老印刷廠存25萬枚鉛字 戒嚴時撿錯1字險入獄

圖片來源:中央社

保存 25 萬枚鉛字的豐益印刷廠,在戒嚴時期,曾因員工拿錯字,誤將「中央政府」印成「中共政府」遭情治單位調查。位於嘉義市新榮路的豐益印刷廠,曾是台中以南最大的活版印刷廠,如今隨著數位科技蓬勃發展,活版印刷已逐漸走入歷史,但豐益印刷廠至今仍保有銅模鉛字鑄字機、25 萬枚鉛字,堪稱活版印刷業的寶庫。

72 歲老闆羅伸茂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豐益印刷廠的前身「羅印務館」,是他父親羅安國於 1943 年創立,戰後於 1956 年遷至現址。他專科畢業後,原本要去當老師,但父親認為當老師「薪水太低」,要他接手印刷廠。

羅伸茂指出,印刷廠起初並無鑄字機,隨著業務量擴增,他父親開始購進鑄字機,自鑄鉛字。許多同業得知後,紛紛下單訂購鉛字,使得印刷廠業務蒸蒸日上,巔峰時期的鑄字、排版、印刷工高達上百人。

嘉義市豐益印刷廠走過一甲子,至今仍完整保存銅模鉛字鑄字機、鑄字工具、鉛字及工具箱(圖)等。(圖片來源:中央社)

他說,當時鑄造鉛字的銅製版模,每個成本約新台幣 50 元,以常用字集每套約一萬字計算,每套有 7 種大小字型,每種字型又有楷體、仿宋及黑體等 3 種字體,光是銅模就有 18 萬個,成本約 900 萬元,「當年可買下一條街!」

羅伸茂表示,他印象較深刻的是 1964 年 1 月 18 日發生台南白河大地震,當時嘉義市中心被燒毀,許多印刷廠因鉛字融化、散失,造成一波的訂購鉛字高潮。

莊敬自強變「自弱」

此外,1970 年代暢銷經典小說、肢障教師鄭豐喜的勵志自傳「汪洋中的破船」(後改為「汪洋中的一條船」)也是由印刷廠承印,當年感動無數人心。

羅伸茂回憶說,印刷廠走過一甲子歲月,最驚險的是 70 年代,由於鉛字是陽刻、字型左右相反,有員工在撿字時,誤將「央」拿成「共」,把「中央政府」印成「中共政府」,在戒嚴時代,是不得了的事,害他被情治單位調查好久。

還有員工將「強」字,誤拿成隔壁格的「弱」字,結果印出來的文宣品變成「莊敬自弱」,也引起情治單位人員頻頻造訪。

他說,所幸這兩起事件經調查後,都指向員工「疏忽」,最後都以寫「悔過書」結案,否則若釀成更大的風波或「文字獄」,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老闆娘林淑榕也回憶說,印刷廠的鑄字機,每分鐘約可造出上百個鉛字,她記得鑄造出最多的字,包括「的」、「之」、「人」等常用字。印刷廠鼎盛期,每天有 3、4 台鑄字機在運作,見證活版印刷最風光的時代。

林淑榕指出,最令她嘆為觀止的是撿字工人,一名純熟的撿字工人,上班 6 小時可撿 9000 字左右,也就是平均每分鐘可撿 25 個字,速度相當驚人。

她說,嘉義市早年有一家「商工日報」,出刊嘉南地區的地方性報紙,後來關閉歇業,有 3、4 名撿字工人到她先生開的印刷廠工作,每人都具備每天撿上萬字的工夫,對印刷廠幫助很大,讓她非常感念。

林淑榕表示,隨著時代變遷,撿字工人已徹底從業界消失;她先生開設的印刷廠,也改為電腦印刷,如今由學企管的兒子接手。至於印刷廠內的 8 台鑄字機、25 萬枚鉛字,由於賣不到幾個錢,「就留著當傳家寶吧」。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