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農委會要制衡盤商 洋蔥大蒜國產不足卻價跌

圖片來源:中央社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洋蔥、大蒜、紅豆等「關稅配額農產」,明明國內自產不足,卻還會跌價,將透過介入收購等 5 項措施穩定產銷,制衡盤商,避免農民流汗耕作、含淚賤售。

台灣年年都有農產產銷失衡,陳吉仲日前專訪,他指出,市場淺碟、價格易波動的農作物,農委會區分為「關稅配額農產」及「有餘力出口的作物」兩大類,執行產銷調控政策。

「關稅配額產品」包含紅豆、洋蔥及大蒜,陳吉仲指出,這類產品國內自產不足,要靠進口,價格卻還下跌,根本不符合市場供需原理;問題癥結出在「市場結構及通路」被數家盤商掌握。

他舉例,洋蔥自產部分有 6 到 7 成產自恆春半島,而且這裡的品種可以冷藏 5 到 6 個月之久,不像彰化、雲林不能擺久,採收後要馬上銷售掉;「但是外界看產銷問題常習慣點式思考,認為今年產量比去年多,所以價格應該跌,聽起來合理,但是事實上不合理。」

他指出,不合理是因為末端零售價並沒有跟著跌低,例如今年初的紅豆就是如此,明顯是因為少數盤商在決定價格,由他們操作進貨存放多久後出貨所致;當盤商同時又是進出口業者時,等同市場全由他們掌握。

改善方案已經展開,計有 5 項措施,陳吉仲說明,首先已跟農會等農民團體談妥,當價格往下跌低到某個水準時,農會就進場收購,藉此打破數家盤商掌控市場的結構。

措施 2 及 3 為「支援冷藏庫存設備」及「媒合銷售通路」,透過這兩個措施,才能支援農會介入收購,調控適量作物適時上市,以利價格穩定。

舉例來說,恆春半島年產 200 多萬袋(每袋 15 公斤)的洋蔥,農委會規劃 90 萬袋會先冷藏庫存,目前已找到多個農會能夠儲存 80 萬袋,而且也會媒合銷售給餐廳、加工業者及大賣場等,避免同時上市打壞價格。

措施 4,既然這類作物自產不足,還要仰賴進口,凡是「願意配合穩定產銷政策,不會在國產採收期釋出進口貨」的業者,會獲得政府的指定進口,藉此保護國產作物不受進口作物同時上市擠壓價格。

措施 5,還是要提高品質,才是穩定價格的根本之道。陳吉仲說,補貼方案能誘導農民投入銷履歷認證的優質產品,不但要價位好,還要提高產量,藉此穩定整體作物均價。

陳吉仲重申,美、日等國的農產品,因為市場大,大部分農產價格 3 到 5 年都不太波動,所以國外專家很難體會台灣農業面對的情形;透過以上措施的執行,目標是讓紅豆、洋蔥、大蒜不要再價格嚴重下跌。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