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芋論》假疫苗番外篇:強國的裂痕在三座大山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glaborde7

近日,中國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將近一個月,已獲將近三十億人民幣的票房。中國電影自 2002 年底以來,電影總票房每年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飛漲,然而,儘管票房快速成長,卻難掩佳片不多的事實以及電影與社會脫節的批評。

《我不是藥神》並非批判性的電影,但電影中所述場景卻觸及中國一般老百姓的神經,不但票房驚人,也引起社會熱議。

不只是白血病問題

《我不是藥神》從一位邋遢中年魯蛇的故事開始,他受白血病人之託前去印度走私醫治白血病所需之藥。之所以如此,因為中國進口的藥太過昂貴,病人與家屬無力負擔,印度所生產的藥效果相同但遠遠更為便宜。就從這個線索演繹出其他情節。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可說是大片時代裡少數觸及社會真實生活的作品。當然,這部電影為求上映,在最後一幕也說明了中國政府面對進口高價藥問題已有處理。有趣的是,雖說是由白血病帶出走私對與否為主題的電影,但電影中對醫院的描述,卻觸動了一般中國老百姓上醫院的複雜心情。

《我不是藥神》電影海報
圖片來源:截自豆瓣電影

三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身上

昔日中國毛澤東有「三座大山」的說法,在他看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猶如三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身上,以致人們無法喘息所以必須革命。

90 年代末期開始,中國社會也開始有現代版的「三座大山」-上不起學、買不起房以及看不起病,這可以說是中國政府對社會主義許諾的全數跳票。

上不起學原指大學公費,無需繳交學費,但開始必須繳交學費之後,學費飛快成長。而後的上不起學,漸漸指的是上公立幼稚園困難,甚至必須透過潛規則運作繳交贊助費,此外,小學階段的補習費用也隨中國經濟而成長,贊助費同樣是其中的要素。買不起房則指原來中國單位制之下,員工與工作單位之間的關係不僅是工作關係,單位還必須根據職工的工作年資、家庭人口等綜合考量分房給職工,這也就是單位福利分房。然而,90 年代末期朱鎔基任內取消單位福利分房制,自此,中國全面進入商品房時代,也就是要房子自己買。

醫院高牆

有趣的是,房價或是上小學要付贊助費等問題早已成為影視作品乃至小說的內容,例如《中國式離婚》、《蝸居》、《裸婚時代》等等,唯獨醫療問題怨聲載道卻無發洩出口。

中國假疫苗頻傳,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向媒體展示已經封存的疫苗
圖片來源:中央社

總的來說,中國的醫療問題分為幾個層面:一是合理的醫療體系應該像是金字塔,普通的感冒發燒小診所解決即可,嚴重的病症再到醫院,如此可以分散醫療資源,也讓醫院醫生較專注於困難病症。不過,中國醫療體系並非金字塔結構,不像台灣大街小巷都有普通診所,大小疑難雜症都往醫院跑。也在這樣的狀況之下,產生了第二個問題-號販子。所謂的號販子就是有人提前排隊取得號碼轉賣給病人,中國醫院是激進資本主義的展現,掛號費價格視醫生有所不同,專家掛號費較高,這尤其是號販子的最大利益來源,一個幾十元上百元人民幣的掛號費可以轉賣成上千人民幣。弔詭的是,明明已是網路時代,中國醫院也可以網上約診掛號,中國的醫院也想去除號販子問題。微妙的是,號販子就是能夠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真的是中國式智慧與生存之道!

潛規則依舊有效

通過層層關卡看到醫生之後,可能會再有幾個問題發生。一是無謂的檢查,發燒看醫生,醫生可能要你先去驗血、照 X 光,這些檢查自然是為了增加醫院收入。多年前,有記者眼見醫療問題叢生,佯裝病人看診,醫生要他去驗尿,記者故意拿茶葉水受檢,結果醫生告知之後要繼續回診檢查。二是醫生可能會開高價藥,中國沒有全國一統的健保制度,各省有各省的醫療保險範圍,醫生的高價藥也許部分是在保險範圍中,但有的是為了增加醫院營收,醫病之間在此時刻猶如博奕。

三是如果要開刀,給醫生紅包的潛規則少不了。有趣的是,中國早有求診的專門網站,病人之間除了分享經驗談評價醫生之外,也會在網站上詢問紅包行情。更為有趣的是,如果醫生接受了紅包,病人反而放心,這表示手術是在醫生的能力範圍內。總而言之,病人可能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見到醫生,醫病之間的信任關係非常脆弱。中國醫療體系的問題確實不小,早在八年前,醫學界最具權威的《柳葉刀》(The Lancet)便有<中國醫生:威脅下的生存>便關注了幾起中國醫生因醫療糾紛被患者家屬攻擊的事件。

《我不是藥神》撩起的是一般人對醫院不愉快的記憶,有趣的是,也在《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後,又爆出疫苗造假的問題。強國的問題不在海外勢力的陰謀,在於自己的三座大山。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